新郑做服务的小巷子,新郑小巷子服务点
这条小巷子就在新郑老城区,不仔细找还真容易错过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边的老房子挤挤挨挨地站着,晾衣绳上挂着各色衣裳,在风里轻轻晃荡。
巷口修鞋的老张在这儿摆了二十年摊,他总说这条巷子是个百宝箱。谁家水管漏了,喊一声老李头;要改衣服,王阿姨踩着缝纫机哗啦啦就给你改好;晚上想吃口热乎的,巷尾那家烩面馆开到深夜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早上七点,巷子就活过来了。买菜回来的大娘们在巷口聊着今天的菜价,送煤气罐的叁轮车叮铃铃穿行,小超市老板娘把货物摆到门口。住楼房的邻居可能不认识对门,但在这儿,谁家今天炖肉了,整条巷子都闻得见香。
要说这新郑做服务的小巷子有什么特别,大概就是那份人情味儿。上个月我家空调坏了,正发愁呢,楼下开理发店的小刘直接把他表弟叫来了。那小伙子二话不说,踩着梯子就上去修,临走只收了零件钱。
这种事儿在巷子里太常见了。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,谁帮谁一把都是应该的。你说现在找个修家电的多难啊,要么约不上时间,要么开口就是高价。可在这新郑小巷子服务点,你站在巷子里喊一嗓子,保准有人能帮你联系到靠谱的师傅。
巷子中间有棵老槐树,树下总是聚着些人。下棋的大爷,带孩子晒太阳的奶奶,还有等着接活儿的零工。你要是在那儿站一会儿,能听到半条巷子的故事——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,哪家的媳妇手艺特别好,连巷子口那只流浪猫最近生了小猫,大家都惦记着给它加点营养。
说实话,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店,手机一点什么服务都能上门。可不知道为什么,我还是喜欢来这条巷子。可能是习惯了修鞋时和老张聊两句,也可能是偏爱王阿姨改的裤边特别结实。在这儿,每项服务后面都跟着一张熟悉的脸。
傍晚时分,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。小吃摊飘来阵阵香气,下班回家的人推着电动车慢慢走过。几个孩子还在追逐打闹,他们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。这个时候,整条巷子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,虽然吵闹,却充满了生机。
你说这条巷子能一直这样下去吗?我也说不准。听说隔壁街的老巷子要拆了改建,大家都挺担心的。不过至少现在,这条新郑做服务的小巷子还在,还在用它自己的方式,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。
有时候我想,城市发展这么快,为什么这样的巷子依然被人需要?可能再方便的手机软件,也替代不了面对面说话时那个眼神,替代不了那份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几扇窗户还亮着灯,像是守望着什么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条新郑小巷子服务点又会热闹起来,继续上演着属于普通人的温暖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