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匀大学城学生约茶,都匀学子相约品茶
都匀大学城学生约茶这事儿,最近在校园里挺火的。你发现没?每到周五下午,图书馆后门那条林荫道上,总能看到叁叁两两的学生往茶室走。他们手里抱着课本,肩上挎着书包,可脸上挂着的不是赶论文的焦虑,而是一种期待——像是要去见老朋友似的。
说起来挺有意思,我们这代年轻人原来都被叫做“奶茶一代”,现在居然慢慢转向了传统茶饮。不是那种加奶盖珍珠的网红款,就是简简单单的毛尖、红茶,用白瓷杯装着,热气袅袅地升腾。小王是我隔壁宿舍的,他上周还拉着我去试了新开的校园茶室:“走呗,比在寝室打游戏强多了。”
茶香里的慢时光
茶室在图书馆东侧的二层小楼,推开木门就能闻到淡淡的茶香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里几乎座无虚席——有小组讨论的,有独自看书的,还有像我们这样纯粹来放松的。店主是个毕业不久的学长,他边烫茶杯边说:“刚开始真没想到生意能这么好,后来发现大家不是冲着茶来的,是冲着这份清净。”
确实,在这地方待着特别舒服。没有咖啡厅里吵人的磨豆声,也没有奶茶店甜腻的香精味。隔壁桌几个文学院的女生正在讨论作业,说话声轻轻的,像茶叶在水中舒展那样自然。小王抿了口都匀毛尖,突然冒出一句:“其实在这喝茶,比在微信群里聊半天都管用。”
这话真不假。上次我们社团策划活动,在茶室泡了一下午,居然把困扰两周的方案给理顺了。或许是因为捧着热茶的时候,人会不自觉地慢下来,说话前会多想叁秒,反而更容易说到点子上。
茶桌间流动的创意
最近更让我惊喜的是,都匀学子相约品茶这件事,慢慢变成了某种创意孵化器。上周叁晚上,我就撞见美术系的同学在茶桌旁画速写,计算机系的几个男生在旁边讨论算法,两边居然聊出了跨学科合作的主意——说要开发个校园艺术地图础笔笔。
茶室老板笑着说他现在特意准备了小白板:“有些灵感来得突然,得马上写下来。”确实,比起正儿八经的会议室,在这氤氲茶香里,大家的思维好像特别活跃。没有笔笔罢的束缚,没有身份标签,就是一群年轻人围坐着,让想法在茶香中碰撞。
记得有次遇到个哲学系的同学,他边拨弄茶海里的水纹边说:“你们发现没?倒茶时水流不能太急,就像我们做事情,有时候慢就是快。”这话让我愣了半天,原来茶道里还藏着生活哲学。
现在都匀大学城学生约茶已经成了新时尚。前天路过食堂,还听见两个新生在约:“明天下午没课,去茶室写作业吗?”对方秒回:“行啊,记得帮我占个靠窗的位置。”这种默契,就像老茶客之间不用言说的那份懂得。
或许在快节奏的大学生活里,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方小天地。不是逃避,而是找个能让自己喘息的地方。捧着那杯温热的茶,看着窗外银杏叶子慢慢变黄,突然觉得大学生活除了绩点和竞赛,还应该有这种柔软的时刻。下次你要不要也来试试?就这个周末,说不定我们会在茶室相遇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