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光火车站附近站街,邻近站点周边街景
站台外的另一道风景
每次路过明光火车站,我总爱在出站后放慢脚步。这不单单是为了避开那些行色匆匆的旅客,更像是一种习惯。目光越过规整的广场护栏,落在旁边那些不那么起眼的街道上。那里的景象,和站内的秩序井然比起来,完全是另一番天地。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明光火车站附近站街的景象,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切片之一。早点摊子飘着白汽,老板娘麻利地翻动着锅里的煎饼;五金店老板把货品摆到了人行道边缘,和隔壁水果店红艳艳的苹果篮子几乎要挨到一起。这种略显拥挤的生气,反而让人心里觉得踏实。耳边是各种声音的交响——小贩的吆喝、叁轮车的铃铛、还有行李箱轮子碾过地砖的咕噜声。
我常想,为什么会对这里格外留意呢?也许是因为这条街见证了太多的迎来送往。它不像候车大厅那样,所有人都朝着一个目的地等待。这里的人,各有各的来处,也各有各的归途。有刚下火车的外地人,拖着大包小包,带着点茫然四处张望,寻找预订的酒店;也有本地的老街坊,提着刚买的菜,不紧不慢地往家走,对耳边的喧嚣早已习以为常。
再往前走几步,景象又不一样了。几家小餐馆把塑料桌椅摆到了门外,虽然简陋,但饭菜的香味实在诱人。特别是那家卖牛肉面的,老板是个实在人,碗里的肉总是堆得冒尖。他说在这儿开了十几年店,见过形形色色的人。有急着赶车只能扒拉几口的,也有不着急,就着一瓶啤酒能坐上半天的。这邻近站点周边街景,好像自有一套节奏,既能容纳匆忙,也包容着停顿。
傍晚时分,路灯次第亮起,给这条街镀上一层暖黄。下班的人流让这里变得更加热闹,临街的橱窗里透出温馨的光。我发现,即使不在春运或假期,明光火车站附近站街的人也从未少过。它不像那些需要特意维护的景点,它的生命力就来自于这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。那些略显杂乱的招牌,那些高低错落的店面,反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。
站台里的广播提醒着一趟又一趟列车的出发与到达,而站外的这条街,似乎永远保持着它的步调。它见证着离别与重逢,也承载着附近居民的柴米油盐。有时候我觉得,了解一个城市,或许不该只去那些地标建筑,更应该来这样的地方走走。看看人们怎么生活,怎么奔波,怎么在烟火气里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天色渐暗,我转身离开。回头望去,整条街笼罩在暮色与灯影里,依然熙熙攘攘。这条紧挨着交通枢纽的街道,就像城市的一个毛细血管,不大,却充满了活力。它用自己的方式,讲述着比车站时钟更加复杂,也更加生动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