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川品茶上课微信,利川茶艺学习交流群
最近总听人提起“利川品茶上课微信”这几个字,朋友圈里也时不时冒出几张茶艺照片。说实话,我一开始觉得这就是个普通的爱好群,直到上个月在朋友家尝到他那泡利川红,我才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那天他慢悠悠烫着杯子,热水冲进盖碗的瞬间,满屋子都是甜香。他边操作边念叨:“这手法就是在利川茶艺学习交流群里学的。”我当时就愣住了——这茶汤的醇厚程度,和我平时随便泡的完全两回事。
从围观到入门
回家后我立马搜到了这个“利川品茶上课微信”群。原以为会看到很多广告,结果翻聊天记录发现特别实在。有个阿姨在问:“我家利川红怎么泡不出回甘?”马上有人分享水温要控制在90度,还配了手持温度计的照片。这种手把手的氛围,让我当晚就决定加入试试。
群里的课程安排挺有意思,不跟你讲大道理,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。比如第一节课教的就是怎么选利川茶——原来光看干茶就能知道大概品质,条索紧结、色泽乌润的通常不会差。老师会在群里发对比图,左边是正宗的,右边是次品,一目了然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实操环节。虽然隔着手机屏幕,但老师会要求大家把自家的茶具摆出来,挨个指导。我才知道以前用的紫砂壶容量太大,泡利川红反而散了香气。现在换了个150毫升的小盖碗,滋味立刻不一样了。
茶香里的意外收获
在“利川茶艺学习交流群”待久了,发现这儿不光是教技术。上周有个成员晒出自己收藏的十年陈利川红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聊到这种茶转化的特殊香气,还有人分享了搭配茶点的经验。这种随时发生的交流,比正经上课更有意思。
现在我泡茶时会不自觉地想起群里说的“水要柔,心要静”。说来也怪,自从认真对待每泡茶之后,连带着做事都变得有耐心了。昨天同事还问我最近是不是在练字,说感觉我沉稳了不少。其实哪是练字,就是每天跟着利川品茶上课微信的节奏,慢慢养出了泡茶的习惯。
群里最近在筹备线下茶会,虽然暂时还没法举办,但看大家讨论选址、茶单的样子,已经能想象到那个场景了。或许到那时,我们这些隔着屏幕学茶的人,真能坐在一起,尝尝彼此泡的利川红,那应该会很有意思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