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德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服务引关注
这两天,朋友圈里有个事儿挺让人纳闷的——建德有个初中生,居然花了800块钱,就为了和人通叁个小时电话。这事儿听着就离谱,你说现在微信视频都免费了,什么电话这么金贵?
仔细一打听,还真不是普通的唠嗑。这孩子买的是一种叫“情感陪伴”的服务,对方是个大学生,专门陪他聊心事、解烦恼。孩子家长发现银行卡扣款时都懵了,八百块够交半年话费了。
这钱花得到底值不值
我特意找了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问了问。他说现在不少孩子确实孤单,父母忙着打工挣钱,回家各刷各的手机。有些话不想跟老师说,同学之间又怕被笑话,就只能找陌生人倾诉。
那个提供服务的大学生也挺实在,说自己一开始也没想收费这么高。但孩子非要转钱,说“这样你才会认真听我说话”。这话听着让人心里怪不是滋味的。
其实类似的学生高价通话服务在网络上不算新鲜事儿。有些平台明码标价,陪聊、陪玩游戏、陪写作业,每小时几十到几百不等。但建德这个初中生的情况比较特殊,他是私下找的人,既没有平台保障,也没有价格监管。
藏在背后的真问题
这事儿表面看是孩子乱花钱,往深里想,其实是现在很多家庭都面临的情感沟通困境。父母总觉得给孩子吃饱穿暖、交上学费就尽到责任了,可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可能就是在放学后,有人能好好听他说说心里话。
我认识的一个班主任说,他们班四十多个学生,差不多有叁分之一是留守儿童。这些孩子最常说的就是“打电话给爸妈,除了问成绩就没别的话讲了”。
那个建德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件,说到底就是个信号。它在提醒我们,孩子们的情感需求被忽视太久了。要是家里有人能坐下来耐心听他们说话,哪个孩子会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呢?
现在学校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。建德有中学开了“心灵驿站”,让老师轮流值班当听众。虽然刚起步,但至少是个好的开始。孩子们终于有个地方,可以放心说说不愿告诉父母的小秘密了。
说起来,那个花钱打电话的初中生后来怎么样了?听说他父母知道真相后,没有打也没有骂,而是定了个新规矩:每周五晚上,全家人都要放下手机,坐在沙发上好好聊一个小时。这孩子现在逢人就说,这才是他最想要的“痴滨笔服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