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口品茶喝茶工作室,丹江口茶艺品茗工作室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4:30:27 来源:原创内容

路过丹江口品茶喝茶工作室的时候,总会被里面飘出的淡淡茶香留住脚步。那味道不像香水那么浓烈,倒像是山间清晨的雾气,带着点草木的清新,不知不觉就让人推门进去了。

工作室的主人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哥,大家都叫他老陈。第一次去的时候,他正坐在茶海前不紧不慢地冲着一泡红茶。“来了?坐。”他头也没抬,手里的壶却稳稳地停在半空,等我坐下才继续注水。这种恰到好处的待人方式,让我一下子放松下来。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老陈常说,喝茶这事儿急不得。你看这水,烧开了要晾一晾,等它降到合适的温度。茶叶在壶里慢慢舒展,像刚睡醒的样子。他这儿没有华丽的茶单,就是几个朴素的陶罐,分别装着不同季节收来的茶。“春天喝绿茶,清爽;夏天喝白茶,解暑;秋天乌龙正当时;冬天嘛,围着炉子煮红茶最舒服。”

记得有回下雨天,店里就我们两个人。他泡了壶老白茶,茶汤在玻璃公道杯里泛着琥珀色的光。“你听这雨声,”他抿了口茶,“配着茶香,是不是比什么都舒坦?”那天我们没怎么说话,就听着雨打屋檐的声音,看着茶叶在壶里沉沉浮浮。说来也怪,出门的时候,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好像都被雨水带走了一半。

丹江口茶艺品茗工作室最让人舒服的,就是这份随意。你可以安安静静地品茶,也可以跟老陈聊聊天。他从不讲那些玄乎的茶道理论,说的都是实在话。“喝茶嘛,自己喜欢最重要。有人喜欢浓点,有人喜欢淡点,都没错。”有次我问他怎么判断茶叶好坏,他笑了:“你先别管别人怎么说,自己喝了舒服,那就是好茶。”

来得多了,渐渐也认识了几位常客。有位退休的老师,每周叁下午准时报到,就为了那壶正山小种。他说在这坐一下午,比在家看电视强多了。还有个年轻的程序员,偶尔会带着笔记本来,边喝茶边写代码。“在这写程序,产耻驳都比在公司少。”他开玩笑说。

每一片茶叶都有故事

老陈对茶叶的来历如数家珍。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介绍,而是实实在在的故事。“这包毛峰是从黄山那边一个老茶农那里收的,他家的茶园在海拔800多米的地方,每年就那么几十斤。”“你看这铁观音,绿叶红镶边,七泡有余香,这是传统工艺做的,现在不太容易找到了。”听他讲茶,就像在听一个个老朋友的故事。

冬天的时候,工作室会支起个小炭炉,大家围坐着煮茶。老陈皮一把陈皮放进老白茶里,茶香里就多了点柑橘的甜润。这时候他话会多一些,说说今年收茶时遇到的趣事,或者茶农们代代相传的老话。“茶不过两种姿态——浮和沉;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——拿起和放下。”这话他说的轻描淡写,却让人忍不住琢磨。

其实想想,现代人活得都太急了,连喝杯水都要争分夺秒。但在丹江口品茶喝茶工作室,时间好像慢了下来。手机响了可以不接,微信可以不回,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喝杯茶,看着茶叶在水中慢慢展开,闻着茶香一点点弥漫开来。这种简单,在别处还真不太容易找到。

前几天又去,老陈正在试新到的凤凰单丛。他递过来一小杯:“你尝尝,有没有喝出杏仁的香味?”我仔细品了品,还真有那么点意思。“这就对了,”他满意地点头,“好的茶自己会说话,你静下心来就听得见。”窗外阳光正好,茶香在空气里缓缓流动,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一次次来这里——不只是为了一杯茶,更是为了这份难得的宁静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