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阳火车站小巷200元一次,相近的站前胡同200块一回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5:22:16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子里的脚步声

傍晚五点半,绵阳火车站的大钟敲响了。老陈把叁轮车停在出站口对面的巷子口,摸出皱巴巴的香烟点上。这条巷子他再熟悉不过,青石板路被雨水泡得发亮,墙角的青苔一年比一年厚。刚下火车的人拖着行李箱从巷子穿过,轮子压在石板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。

“师傅,走不走?”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凑过来问。老陈吐了个烟圈,摆摆手:“等人。”他等的不是客人,而是在等巷子深处那盏昏黄的灯亮起来。那是家修鞋铺,老板是个六十来岁的老师傅,修一双鞋收十块钱。可偏偏有人传说,在这条巷子里能找到“特别服务”,标价二百块。老陈每天在这儿拉活,从没见过什么特别服务,倒是常见到迷路的游客在巷子里转悠。

就在昨天,还有个穿着时髦的姑娘在巷子里来回走了叁四趟,每次都在同一个电线杆下面停留。老陈忍不住喊了一嗓子:“姑娘,找啥呢?”那姑娘吓了一跳,支支吾吾地说在找朋友家。老陈心里明镜似的——这姑娘准是听信了那些传言。

另一个胡同的故事

与这条小巷相隔两条街,就是站前胡同。这里的景象完全不同,窄窄的巷道两侧挤满了小餐馆,空气中飘着花椒和辣椒的香味。王阿姨在胡同里开了家面馆,一碗杂酱面卖八块钱。她常说:“我们这儿实实在在,做的是街坊生意。”

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站前胡同也被人传成了“特殊场所”。有天晚上,王阿姨正要关店,进来个中年男人,神秘兮兮地问:“是不是二百块一次?”王阿姨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,抄起擀面杖就把人轰了出去。“造孽啊!”她气得直拍桌子,“好好做生意的地儿,怎么就被传成这样了?”

更让王阿姨哭笑不得的是,后来真有老乡从老家打电话来,吞吞吐吐问她是不是在做什么“来钱快的生意”。她这才意识到,谣言已经传得多离谱了。

老陈和王阿姨都是在火车站周边住了十几年的老住户。有一次老陈去王阿姨店里吃面,两人聊起这些事,都直摇头。“好好的地方,怎么就被传成这样了?”王阿姨往老陈碗里多加了一勺肉酱,“我们这儿最贵的也就是红烧肉,叁十八块一盘,哪来的二百块一次?”

这些传言究竟从哪里来的?老陈琢磨过好久。可能是因为火车站人来人往,鱼龙混杂;也可能是因为这些老巷子弯弯曲曲,看起来神秘。但最可能的是,有些人就爱编这种故事,越传越真,到最后大家都信以为真了。

站前胡同口有家理发店,李师傅在那儿剪了二十年头。他见证了多少旅客匆匆而来、匆匆而去。“人嘛,就喜欢听些稀奇古怪的。”李师傅一边给客人刮脸一边说,“正经做生意多无聊,加点神秘色彩才吸引人。”但他马上又正色道:“可咱们这儿真没那些乱七八糟的,都是本分人。”

夜幕降临,绵阳火车站小巷200元一次的传言还在某些小圈子里流传。但如果你真的走进这条巷子,能看到的只有老陈的叁轮车、修鞋铺的灯光,以及匆匆走过的行人。站前胡同200块一回的说法也一样,那里只有热腾腾的面条和喧嚣的人声。

老陈终于等到了修鞋铺亮灯,他掐灭烟头,蹬着叁轮车慢慢融入了夜色。明天这个时候,他还会出现在巷子口,看着形形色色的过客,守护着这条被误解的小巷的真实模样。而王阿姨的面馆依然会飘出诱人的香味,用最朴实的方式证明着这条胡同的本来面目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