厦门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学院后街茶聚时光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4:02:13 来源:原创内容

午后的阳光斜斜洒在石板路上,我拐进厦门女子学院后街,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这条不到两百米的小巷,藏着叁家风格迥异的茶馆,成了我们这群学生课后最常溜达的地方。

巷口的"竹影茶舍"总开着半扇木窗,老板娘是个扎着低马尾的温婉女子。记得第一次推门时,她正用盖碗泡着铁观音,水流划出优雅的弧线。"同学试试今年的春茶?"她抬头微笑,眼角的细纹像茶叶舒展开的脉络。我从此爱上了这里,每次点单她都会多说两句:"今天湿度大,喝点焙火重的乌龙正好。"

茶香里的青春印记

二楼靠窗的老位置,能看见女生们抱着书叁叁两经过。木桌边缘被岁月磨得发亮,上面还有不知哪届学姐刻的小字:"且将新火试新茶"。阿琳总在周四下午出现,点一壶正山小种,把笔记本电脑架在茶盘旁写论文。她说红茶温润,能安抚写不出文献综述的焦躁。有次她突然抬头:"你看这茶汤,像不像大四这年的颜色?"金红的色泽,明明很暖,却带着即将转凉的预感。

隔壁桌的学妹们总点水果茶,玻璃壶里浮着橙片和薄荷。她们讨论社团活动的声音像清脆的风铃,偶尔爆发的笑声惊得窗台上的狸花猫竖起耳朵。那个穿蓝裙子的女孩每次都会小心地问:"姐姐,能借你们的茶点拍张照吗?"后来才知道,她在经营美食探店账号,镜头里总有我们那盘没动过的绿豆糕。

深秋的雨夜,茶馆屋檐滴着水珠。穿汉服的茶艺师演示潮汕工夫茶,二十厘米高的冲壶在她手里稳当得很。"高冲低斟是怕烫伤茶叶。"她分茶时手腕轻旋,七分满的茶杯推到我面前。茶汤在舌间滚过,岩茶的矿物感与兰花香次第绽放,突然理解什么叫"不如仙山一啜好"。

老板娘闲时会坐在茶台前焙茶,新采的铁观音在焙笼里轻声细语。"你们现在喝的都是电焙的,我祖母那时候用炭火,守一夜不能合眼。"她翻动茶叶的动作像在抚摸时光,"但炭焙的茶汤更软,带着人间烟火气。"

毕业前最后一次厦门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阿琳破天荒点了茉莉银针。"原来苦尽甘来不是传说啊。"她搅拌着蜂蜜勺,录取通知书的邮件在手机屏幕亮着。瓷杯边缘的茉莉花缓缓下沉,像我们即将各奔东西的青春。窗外那株凤凰木开始飘落花瓣,绯红点点缀在青石板上。

如今偶尔还会梦见那条巷子,梦里总飘着茶香。听说蓝裙子学妹的账号已有十万粉丝,而巷尾新开了家可以体验茶染的工坊。那些在茶烟里慢慢说笑的日子,原来早已把生命的某个段落,泡成了永不褪色的温暖茶汤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