潞城去酒店房间对暗号,赴约厢房接头定信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2:59:11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的老槐树被风吹得沙沙响,我第叁次核对手机上的地址——没错,就是这家门脸不大的悦来客栈。前台姑娘头也不抬地递来房卡:“308,热水八点后供应。”

推开房门时手心有些湿,这趟差事确实不太寻常。领导昨天特意嘱咐:“对方会先问‘今儿天气燥’,你得回‘带伞防着雨’。”现在想起这话,还觉得像是在演谍战片。

厢房里的茶香

约的是下午叁点,我提前十分钟泡好茶。龙井的清香飘散开来,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玻璃杯。这时门铃响了。

来人穿着灰夹克,身形精干。他放下公文包,目光扫过茶几上翻开的杂志——那是约定的第二个信号。接着像是随口一提:“今儿天气燥啊。”

我稳住呼吸,把茶杯推过去:“带伞防着雨。” ?

他眼角细微的纹路舒展了,接过茶杯时低声说:“潞城这边规矩多,让您见笑了。”

暗号背后的考量

灰夹克从包里取出文件时,我才明白这套流程的深意。他们行业最近在整顿,陌生人接触格外谨慎。用酒店房间对暗号,既避人耳目,又能快速确认身份。

“上次有人没对上口令,直接请出去了。”他笑了笑,“不过这比在茶馆安全,至少没人打扰。”

文件上的数据比预期还要详细。我忽然理解为什么非要面交——有些信息确实不方便通过网络传输。厢房接头定信号看似老派,实则是经过考量的稳妥之选。

我们聊了四十分钟,他偶尔会走到窗边看一眼楼下。这种谨慎让人意识到,潞城去酒店房间对暗号不是故弄玄虚,而是必要的安全措施。毕竟涉及到商业合作,小心些总没错。

窗外的身影

谈话快结束时,灰夹克忽然做了个噤声手势。他轻轻拉开窗帘缝隙,示意我看街对面。

有个戴鸭舌帽的人站在报刊亭旁,看似在挑选杂志,但视线总往酒店门口飘。

“没事,”他放下窗帘,“是咱们的人。”

原来他们安排了两个人在外围警戒。这种布置让我有些惊讶,又觉得合理——既然选择了厢房接头定信号这种方式,自然会配套相应的安保措施。

临走时,他收走我用过的茶杯:“惯例,别介意。” ?

门轻轻合上,房间只剩茶香。这次经历让我想起爷爷讲过的故事,他说上世纪跑买卖的人,也常在客栈用暗语接洽。时代变了,但有些方法依然有效。

手机震动,领导发来消息:“顺利吗?”

回了个“一切正常”,开始收拾东西。看着恢复原样的房间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。只有记得那杯没喝完的茶,和那句“今儿天气燥”的暗号,提醒着这次特别的会面。

走出酒店时,夕阳正好。报刊亭前空无一人,只有晚风穿过街道。下次再来潞城,不知会不会还是这套流程,但至少现在,我知道该怎么应对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