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林500一晚同城约茶,榆林同城约茶500元
最近听朋友聊起“榆林500一晚同城约茶”这事儿,说是在本地论坛上时不时能看到这类信息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时我还愣了一下,这年头连喝茶都搞得这么神秘兮兮的?
那天路过老城区,正好看见一家新开的茶室。玻璃门上贴着手写价目表,最显眼的位置写着“特色茶饮500元/位”。我站在门口琢磨了半天,这价格都快赶上高级西餐厅了,到底是什么茶能卖这个价?
藏在价格背后的门道
后来跟做茶叶生意的表叔吃饭,顺便提了这事。他抿了口酒笑道:“你以为人家真是在卖茶叶?明眼人都知道,‘榆林同城约茶500元’这种说法,多半是挂羊头卖狗肉。”他压低声音说,正经茶楼的金骏眉、大红袍,一壶也就两叁百,哪需要搞得像地下接头似的。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。现在这些暗语变得越来越隐蔽,要不是经常在网上混的人,根本看不透其中的弯弯绕绕。就像上周我在某个本地聊天群里,看到有人发“晚上约个茶,500全包”,马上就有好几个人私聊问具体位置。
其实仔细想想就能明白。正经喝茶的地方,巴不得把招牌做得越大越好,谁会愿意把生意做得像特务接头?而且正规茶室都是明码标价,各种茶叶价格清清楚楚,绝对不会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。
我家楼下张阿姨的儿子前段时间就差点上当。那孩子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个人,对方一直邀请他去体验“高端茶道”,还好被张阿姨及时发现拦住了。这件事在小区里传开后,不少家长都开始留意自家孩子的手机聊天记录了。
年轻人的困惑与选择
跟我合租的小王说,他们公司年轻人多,有时聚餐也会聊到这类话题。有个95后同事曾经好奇地问:“为什么现在约人都要用喝茶当借口?直接说去酒吧或者咖啡厅不行吗?”结果全桌人都笑了,搞得那个同事特别尴尬。
说真的,现在社交软件上这种暗示性信息实在太多了。有时候明明想找个正经喝茶的地方,搜索“榆林同城约茶500元”,跳出来的结果却让人哭笑不得。上次我想请客户喝茶,上网查了半天,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去了人民路那家老字号茶楼。
其实要辨别这些信息也不难。正规茶室都会大大方方展示环境、茶单和资质,而那些打着“榆林500一晚同城约茶”旗号的,往往连张实景照片都不敢放。最重要的是,正经生意不会要求顾客通过私聊询价,更不会用暧昧不清的措辞来招揽客人。
记得前阵子市场监管部门还开展过专项整治,重点查处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场所。当时查处的几家,表面上是茶室,实际上连像样的茶具都没有。这事还上了本地新闻,主持人特别提醒市民要警惕这种变相的消费陷阱。
现在想想,真正爱喝茶的人,反而很少去追求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。我认识几位老茶客,他们最常去的就是街角那家开了二十年的小茶馆,叁十块钱能喝一下午,还能听老板讲茶叶的故事。这种实实在在的烟火气,可比那些故弄玄虚的“高端约茶”有意思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