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票约附近学生100一次,北票学生约会一次百元
那条消息突然弹出来
手机屏幕亮起的时候,我正在刷短视频。一个本地聊天群里,有人发了条挺扎眼的消息:“北票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。后面还跟着几个捂嘴笑的表情。群里安静了几秒,然后有人回了个“?”,有人发了串省略号。我盯着那行字看了会儿,心里有点不是滋味。
你说现在的人是怎么了?这种事也能拿来公开讲价?我把手机扔沙发上,起身去倒了杯水。北票这地方不大,街坊邻居好多都认识。要是谁家孩子被人这么议论,家长心里得啥滋味?我认识几个学生娃娃,周末在奶茶店打工,一小时也就十几块钱,都是正经靠力气吃饭。
后来我在别的地方又看到类似的说法,像是“北票学生约会一次百元”这种。说得轻飘飘的,把年轻人之间的交往搞得跟买卖似的。其实咱们这儿的年轻人,多数都实在得很。上次在龙山街烧烤摊,听见两个学生边吃边算账,这个月兼职的钱要交书费,剩下的刚好够买参考书。
我侄子就在本地读书,去年暑假帮人补课,来回骑半小时共享单车。有家长多给二十块让他买水,他愣是没好意思要。现在孩子心里都明白,靠自己能耐挣来的才踏实。那些乱七八糟的说法,真是委屈了他们。
再说了,一百块钱能干啥?现在商场里吃顿像样的饭,人均都得六七十。要是看场电影,再买点爆米花饮料,一百块基本就见底了。要是真像有些人说的那种“约会”,这价钱怕是连成本都不够,明摆着有问题。
咱们这儿秋天挺美的,台吉大街那排银杏树黄了的时候,常见学生叁叁两两在那儿写生。有时候也看见小年轻约会,就是简简单单坐在石凳上分享一副耳机。那种青涩劲儿,跟什么交易都不沾边。
年前碰到个毕业班的学生,在南山公园摆摊卖自己做的羊毛毡挂件。小兔子小狐狸做得活灵活现,一个才卖十五块。她说攒钱给妈妈买生日礼物,站一下午能卖出七八个。这样的孩子,才是咱们北票年轻人真实的样子。
有时候想,可能那些发“北票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的人,自己都没整明白这话有多伤人。轻飘飘一句话,把那么多努力生活的年轻人给标签化了。要我说啊,还不如把这一百块拿来买点书,或者去支持下学生摆的正经小摊。
今年开春那会儿,职教中心的学生在世纪广场搞义卖,手工做的绢花五块钱一朵。不少路过的人都停下来买,那天他们筹了叁千多块捐给福利院。你说这样的孩子,能是那种为了百八十块就糟践自己的人吗?
凉白开喝完了,我拿起手机把那个群消息设成了免打扰。有些话题,眼不见为净。倒是想起该给侄女发个红包了,她前两天说考研资料费还差些。这钱花在正地方,比啥都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