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尔山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,阿尔山学生兼职时薪50元
这两天刷手机,总能看到“阿尔山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”这个话题,说实话,第一眼还真有点好奇。在我印象里,阿尔山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,冬天白雪皑皑,夏天绿意盎然,怎么突然和学生兼职扯上关系了?而且这个阿尔山学生兼职时薪50元,在小城里听起来可真不算低。
我有个表弟就在那边读大学,忍不住打电话问了问他。电话那头,他声音带着点兴奋:“哥,这事儿是真的!不过可不是随便什么活儿都能拿到这个数。”他告诉我,这活儿主要是旅游旺季时,给来拍照的游客当“旅拍向导”。
这五十块钱,到底要干点啥?
“听起来挺轻松是吧?”表弟在电话里笑了,“其实门道多着呢。首先得知根知底——哪片白桦林清晨的光线最柔和,哪个不为人知的山坡能拍到最美日出,甚至哪个时间点景区人最少,这些都得门儿清。”他说,光是整理这些“独家机位”,就花了他好几个周末骑着电动车满山跑。
这还不算完。“遇到要求高的摄影爱好者,你得帮着背叁脚架、反光板,有时候还得客串一下模特,教他们摆几个自然的姿势。”他顿了顿,语气认真起来,“最重要的是得会聊天,得把阿尔山的故事讲活了——比如那片白桦林为什么叫‘情人林’,那块火山岩像不像一只蹲着的熊?让人家觉得这钱花得值。”
挂了电话,我想了挺多。这个“阿尔山18岁学生一小时50元”,背后其实是这些小城年轻人新的谋生方式。他们靠着对家乡的了解,把自然资源变成了“知识付费”。不用去餐厅端盘子,也不用去超市收银,就在熟悉的山水间,用自己积累的经验赚取报酬。
表弟还说,他们有个小圈子,经常互相分享哪个拍摄点最近草长高了需要提醒游客注意,或者哪个角度拍星空最好。这种自发形成的“行业交流”,让他们把这份兼职做得更专业。有时候遇到满意的客人,还会主动给他们发红包,时薪甚至能超过五十块。
想想也挺有意思的。以前总觉得年轻人得往外走,去大城市才能找到好机会。可现在,像表弟这样的年轻人,在家门口就能靠着智慧和勤劳获得不错的阿尔山学生兼职时薪50元。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路,每一片树林,这种与生俱来的“在地知识”,反而成了最独特的竞争力。
当然,这份工作也有不容易的时候。七八月的太阳毒得很,一天下来皮肤能黑两个度;偶尔会遇到比较挑剔的客人,得耐着性子解释;旺季忙起来连午饭都顾不上吃。但表弟说,当客人看着照片由衷地说“真美”,当他把家乡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别人时,那种成就感,远远超出了五十块钱的价值。
窗外夜色渐深,我又想起表弟最后那句话:“哥,我觉得这样挺好的,既能赚钱,又能让更多人认识我们阿尔山的好。”或许,这就是年轻一代与家乡互动的新方式吧——不是单向地索取或离开,而是用一种更积极、更智慧的方式,与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共同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