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荆州足浴为何光说不做
家门口的足浴店招牌又换了
我家小区对面那家荆州足浴店,这个月已经是第叁次挂出新招牌了。鲜红的横幅上印着“周年庆充值五折”的大字,在秋风里哗啦啦响。可奇怪的是,店里依然冷冷清清,连灯都没开几盏。这让我想起去年他们搞“全新升级”时也是这个阵仗——门口摆满花篮,促销海报贴得满墙都是,结果热闹了不到半个月,又回到老样子。
说实话,这种情况在荆州还真不少见。走在街头,经常能看到足浴店门口贴着“引进最新技术”“特邀名师坐镇”的广告,可进去体验过的人都知道,说的和做的压根不是一回事。比如我家对面这家,号称有“中医理疗师”,结果就是普通技师照着穴位图按压;宣传“进口草药泡脚”,用的还是几年前那几款基础药包。这种落差,顾客感受最明显。
前几天碰到常去足浴的老李,他一边摇头一边说:“这些店啊,把心思都花在怎么忽悠人上了。”他掰着手指头数:办卡时说随时可退,真要去退卡就百般推脱;宣传时说技师都是专业培训,实际上叁天就上岗。老李叹了口气:“要是能把搞营销的劲头分一半到服务上,生意早做起来了。”
说到这个,我忽然想起城南那家开了十几年的老店。店面不大,装修也普通,可生意一直不错。他们老板有句话说得实在:“足浴这行,客人的脚最知道好坏。”是啊,装修再豪华,广告再响亮,手上的功夫不到位,客人来一次就不会再来了。可现在好多店家似乎忘了这个最简单的道理。
重营销轻服务的恶性循环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“只吹不做”的现象呢?我跟几个开过店的朋友聊过,发现这事挺复杂的。首先就是成本问题,认真培训一个技师要两叁个月,而简单培训几天就能上岗。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,很多店家选择了走捷径。
再者,现在行业竞争太激烈了。一条街上可能同时开着五六家足浴店,不搞点噱头确实很难吸引顾客。但问题在于,大家都把精力放在怎么吸引新客户上,忽略了留住老客户才是长久之计。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——服务不好导致客源流失,为了拉新客只能加大宣传,宣传成本高了又压缩服务投入……
另外,现在很多投资者抱着赚快钱的心态入行,根本没打算长期经营。他们更愿意在门面装修、促销活动上砸钱,因为这些都是立竿见影的。而提升服务质量、培养专业团队,这些投入见效慢,自然就被放在了次要位置。
说到这里,我想起上次去一家新开的足浴店体验。前台说得天花乱坠,什么“泰式古法”“日式指压”,结果发现就是普通按摩换个名字。技师连基本的足底穴位都找不准,按得人生疼。临走时经理还追着让办卡,说充值就送礼品。我当时就在想,要是把这追着人办卡的劲头用在培训技师上,该多好。
这种“重营销轻服务”的做法,短期内或许能骗到一些顾客,但长远来看,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信誉。现在很多人一提到足浴店,第一反应就是“忽悠人的”,这让那些认真做生意的店家也跟着受累。
其实顾客的要求并不高,就是图个舒坦。技术到位,价格公道,环境干净,这叁点做到了,生意自然不会差。可现在的怪圈是,大家都不愿意在这些基础上下功夫,反而变着法子搞噱头。就像我小区对面那家店,这次又打出“人工智能足疗”的旗号,我实在想象不出,机器人怎么给人按脚?
写着写着,窗外又传来那家足浴店的喇叭声,还在循环播放他们的周年庆广告。不知道这次能坚持几天,也不知道这条街上的足浴店,什么时候才能明白——客人的脚,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