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阳小红书约,简阳小书约集锦
最近刷手机的时候,总是看到不少人在聊简阳小红书约的事情。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纳闷,这到底是什么新鲜玩法?直到上周末跟着朋友去体验了一回,才发现原来这么有意思。
记得那天下午,我们按着手机上的指引,在简阳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找到了地方。门面不大,但走进去就别有洞天了。暖黄色的灯光下,几个人正围坐在长桌前认真写着什么。店主是个扎着马尾的年轻姑娘,她笑着迎上来说:“来参加小书约的吧?随便坐,纸笔都在桌上。”
在这里找回书写的温度
说真的,现在提起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。平时工作都是敲键盘,连购物清单都是用手机备忘录。可当我在那张散发着木头香气的长桌前坐下,拿起久违的钢笔时,突然有种特别亲切的感觉。店主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,封面是用简阳特产的竹纸做的,摸起来糙糙的,却特别有质感。
坐在我旁边的是个戴眼镜的小伙子,他说这已经是他第叁次来了。“每次来都能认识新朋友,有时候写完互相看看,还能学到不同的写作角度。”他边说边给我看他的小册子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生活随笔。有意思的是,每篇文章后面还有其他人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的留言和感想。
这种交流方式真的很特别。不像在网上发帖,点赞评论都来得快去得也快。在这里,每个人都是静下心来,认真地读,认真地写。那些留在纸页上的字迹,带着每个人的性格和温度,比冷冰冰的点赞图标要有意思多了。
我翻开属于自己的那本小册子,想了想,决定从最近在简阳叁岔湖的一次散步写起。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,这种感觉太久违了。写着写着,竟然不知不觉写了叁页纸。
周末的新去处
现在每个周末,简阳小红书约的活动都在不同地方举办。有时候在沱江边的咖啡馆,有时候在鳌山公园的亭子里,甚至还有一次是在农家乐的院子里。参加的人各行各业都有——有上班族、学生、退休老师,还有带着孩子来的家长。
我认识了一位姓李的大姐,她开了家简阳羊肉汤店,每次来都会带自己炖的汤给大家喝。“平时在店里忙,难得静下来写点东西。”她说,“在这里一边喝汤一边写字,感觉特别踏实。”
说来也怪,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,能有这么个地方让大家放下屏幕,拿起纸笔,反而成了件新鲜事。但体验过的人都知道,这种实实在在的交流方式,给人的满足感是虚拟世界给不了的。
上次去的时候,我还遇到了一对老夫妇。老爷子说,他们是通过女儿才知道这个活动的,现在每个周末都会来。“比在家看电视强多了,既能动动脑子,又能认识年轻人。”
不知不觉,我已经参加了四次简阳小书约的活动。那本小册子也快写满了,里面有我记录的简阳老街的变化,有在石桥古镇的见闻,还有每次参加活动时认识的新朋友的故事。翻回去看,每个字都带着当时的情绪和场景,这种感觉,是电子文档永远给不了的。
现在要是有人问我周末有什么好去处,我肯定会推荐他们去体验一下简阳小红书约。不一定非要写得多么文采飞扬,重要的是那种放下手机、静心书写的感觉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能有个地方让人慢下来,听听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,本身就是件很治愈的事。
对了,要是你去的话,记得早点到,能选到靠窗的好位置。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纸上的时候,写字的兴致都会特别高。说不定哪天,我们就会在哪个活动现场遇见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