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品茶教室工作坊,成都茶艺学习体验坊
走进成都品茶教室工作坊,一股清雅的茶香就飘了过来,让人不自觉地放松下来。靠窗的长桌上摆着几套精致的白瓷茶具,竹编茶席铺得整整齐齐,几位学员正围着老师低声讨论着什么。这里和我想象中正儿八经的课堂完全不一样,倒像是老朋友家的茶室,透着股亲切劲儿。
穿着棉麻长裙的林老师笑着迎上来,手里还托着个温热的品茗杯。“先别急着学步骤,咱们来尝尝今年的蒙顶甘露。”她边说边往玻璃杯里注入温水,嫩绿的茶叶缓缓舒展开,像跳舞一样慢慢沉到杯底。我学着其他人的样子轻轻晃动杯子,那股带着板栗香的蒸汽扑在脸上,整个人都清爽了。
原来拿盖碗也有讲究
等到正式上手泡茶才发现,光是拿盖碗这个动作就难倒了好几个人。坐在我旁边的年轻姑娘第叁次被蒸汽烫到手指,忍不住小声嘀咕:“这盖碗怎么跟长了刺似的!”林老师不紧不慢地走过来,示范着用叁根手指轻轻捏住碗沿:“别把它当碗,要当它是刚破壳的小鸟——太用力会伤着,太松了会飞走。”这个比喻让大家都会心一笑,紧张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。
轮到我练习时,手腕总是不自觉地僵硬。林老师轻轻托了下我的肘部:“想象你在抚摸成都清晨的露水。”说来也怪,这么一想动作自然就柔和了。盖碗稳稳落在茶盘上时,心里竟生出些小小的成就感。
在成都茶艺学习体验坊的实践课上,我们尝试了不同的冲泡手法。同样是普洱茶,用紫砂壶泡出来的口感醇厚绵长,而用盖碗冲泡则更显清冽甘甜。有个梳着马尾辫的女生打趣道:“这不就是茶叶的‘精分现场’嘛!”逗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。
最打动我的是这里的人情味。每次课间休息,大家都会聚在茶桌旁分享自己带来的茶叶。有位退休的老先生珍藏了二十年的老白茶,开封时整个教室都弥漫着药香和蜜香的交融。他小心翼翼地把茶叶分给大家,眼神里满是珍藏多年的宝贝终于找到知音的欣慰。
课程过半时,我们已经能像模像样地完成整套茶艺流程了。虽然还是会手忙脚乱,偶尔把茶水溅出茶海,但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。记得那天练习龙井八式,窗外突然下起雨来,雨点敲打着青瓦,教室里茶香氤氲,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什么叫“茶如人生”——不必追求完美,自在就好。
结课那天,我们每个人都亲手为同伴泡了盏茶。当我捧起那杯温度刚好的滇红,看着橙红透亮的茶汤,突然觉得这两个月的周末过得特别充实。不仅仅是学会了泡茶,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忙碌的城市里,找到了能让心灵安静下来的角落。
现在每当朋友来家里做客,我都会兴致勃勃地展示在成都品茶教室工作坊学来的手艺。虽然动作还不如老师那般行云流水,但那份从容闲适的心境,已经悄悄融入了日常生活。或许这就是茶道的魅力,它不急着告诉你答案,而是让你在一次次注水、出汤的过程中,自己慢慢品出滋味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