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喝茶上课群,吉林品茶学习交流圈
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分享“吉林喝茶上课群”的邀请码,心里还挺好奇的。喝茶就喝茶呗,怎么还和上课扯上关系了?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扫码进去,发现这个群聊还真有点意思。
群里每天下午叁点准时开始“茶课”,主讲人不是专业茶艺师,而是群里有经验的茶友轮流担任。上周二是一位退休教师讲如何辨别茉莉花茶的品质,他特意拍了自家阳台晾茶的小视频,镜头里还飞过两只麻雀,特别生活化。这种上课方式让人完全感觉不到压力,就像邻居串门时随手给你泡了杯茶,顺便聊聊心得。
从观望到举杯的转变
刚开始那几天,我就是个潜水党,光看别人发言。直到有天群主发了个投票,问大家想不想组团买长白山的野生茶,我顺手投了赞成票。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群主私信,说看我资料也在朝阳区,要不要顺便帮我带两份。这种突如其来的热心让我挺意外的,就在群里回了几句感谢的话。
慢慢地,我也开始在群里发言了。上周聊到保温杯泡茶的话题,我分享了自己用玻璃杯代替保温杯的小窍门,居然收到二十多个点赞。现在每天打开手机,最先看的就是这个“吉林品茶学习交流圈”的新消息,看看今天又有什么新鲜话题。
前几天群里组织线下茶聚,选在临河街的一家茶馆。说实话走进包间前还在担心会不会冷场,结果推门就闻到满屋茶香,七八个人正围着一壶金骏眉讨论水温。有个大姐带着自己腌的茶点来,说是她外婆传的方子,配正山小种特别合适。那天我们从下午两点聊到华灯初上,临走时还互相约着下回要尝遍吉林各地的特色茶。
这种以茶会友的方式挺特别的。不需要刻意维护关系,每次新茶到了自然就会想起群里的茶友;遇到不懂的茶叶知识,在群里问一声总有人耐心解答。昨天还有个刚入群的新人问,买茶具要不要一次性配齐,结果老群友们纷纷晒出自家的“成长路径”——都是从最简单的盖碗开始,慢慢添置的。
现在这个“吉林喝茶上课群”已经成了我生活里挺重要的一部分。它不像那些广告满天飞的购物群,也不像死气沉沉的单位工作群。在这里既能学到实用的茶叶知识,又能认识志趣相投的朋友。有时候工作累了,翻开群聊看看大家分享的喝茶日常,心情就会轻松很多。
对了,最近群里在讨论冬天适合煮什么茶,有人推荐老白茶,有人说黑茶更暖胃。要是你也对喝茶感兴趣,不妨找个类似的小圈子试试,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