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阳那里有站小巷的,丹阳站旁小巷位置
丹阳站旁那些巷子
那天在丹阳站等朋友,闲着也是闲着,就顺着出站口往右溜达。没走几步,忽然瞥见站台后方斜插着几条窄窄的巷子,青砖墙缝里钻出几丛绿草,看着挺有意思。这让我想起常有人问“丹阳那里有站小巷的”在哪儿,大概指的就是这类地方吧。
巷口摆着辆老式二八大杠,车筐里还放着两把青菜,一看就是附近居民刚买菜回来。往里走几步,空气忽然就安静下来,和车站广场上人来人往的喧闹像是两个世界。有个大爷正坐在竹椅上听收音机,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从半开的木门里飘出来。
再往里走,发现这些巷子互相通着,拐个弯又是另一番光景。墙角堆着几个瓦盆,里头的月季开得正艳。晾衣绳横在两栋楼之间,挂着件蓝布衫随风轻轻晃着。这种生活气息啊,和旁边现代化的车站形成挺有意思的对比。
我在想,为什么大家总爱打听“丹阳站旁小巷位置”呢?也许不只是为了找路,更多是想看看车站背后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地方。有个大姐正从窗户里探出身收衣服,看见我站在那儿张望,笑着问了句:“找谁家啊?”听说我只是随便转转,她便指指前面:“那头有家烧饼铺,开了二十多年了,可以去尝尝。”
顺着她指的方向,果然闻到一股芝麻香。巷子深处藏着不少这样的小店,招牌旧旧的,但生意都不错。做烧饼的大叔说,他每天凌晨叁点就开始和面,好多赶早车的旅客会特意绕过来买两个带上车。
这些巷子看似普通,细看却各有特色。有的墙头上蹲着花猫,懒洋洋地晒太阳;有的门口种着石榴树,已经结了小果子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在两条巷子交接的拐角,居然还有间老式理发店,红白蓝叁色的转筒慢悠悠地转着。
往深处走,能看见有些院墙上还保留着上世纪的字迹,模糊能认出“便民理发”“小卖部”这样的字样。虽然现在很多房子都翻新过了,但这些细节还是能看出年代的痕迹。住在巷尾的大爷说,他在这儿住了四十年,眼看着车站越修越大,但这些巷子基本还是老样子。
天色渐晚,车站的灯都亮起来了。从巷子里往回看,现代化的丹阳站灯火通明,而巷子里还是那种昏黄的灯光,两种光影交织在一起,竟意外地和谐。这可能就是很多人想知道的“丹阳站旁小巷位置”背后的原因——在快节奏的车站旁边,还保留着这样慢生活的角落。
朋友打电话说来接我,我说不用,我知道怎么走了。确实,穿过这些巷子,反而比走大路更快到达约定的地点。更重要的是,这一路上看到了不少有趣的细节,比如那家只开下午的豆腐脑摊,还有墙上孩子们用粉笔画的跳房子格子。
临走时又经过巷口,看见几个刚放学的小孩蹲在地上玩弹珠,银铃般的笑声在巷子里回荡。或许再过些年,这些巷子会变样,但此时此刻,这份朴素的生活质感,确实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