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宁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邻近的街道名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5:28:41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条巷子,就在对面

每次从伊宁火车站出来,迎面而来的除了拉客司机热情的招呼声,就是那股子独属于边疆城市的、混着干燥空气和淡淡烤馕香气的味道。我的目光总会被车站正对面那条小巷子吸引过去。说它是个巷子,其实也不算太准确,它更像是一条被两排老房子夹出来的缝隙,安静地待在那里,与身后气派的火车站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。

我这次来伊宁,没什么明确的目的地,索性就朝着那条巷子走去。穿过马路,站前广场的喧闹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了,声音一下子低了下来。巷口歪歪扭扭地挂着一块蓝底白字的路牌,上面写着“天山路一巷”。哦,这就是它正式的名字了。但我心里还是习惯性地叫它“伊宁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”,感觉这样更亲切,更像是一个老朋友之间的暗号。

一脚踏进去,时间好像都慢了下来。脚下的路不是柏油马路,而是那种老旧的方砖,坑坑洼洼的,记录着无数人来人往的痕迹。阳光被两侧的杨树切割成细碎的光斑,洒在地上,随风轻轻晃动。巷子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矮层楼房,阳台上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物,偶尔还能看到几盆盛开的花,给这片灰扑扑的背景添上几抹亮色。

没走几步,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奶香味。扭头一看,是一家卖酸奶的少数民族小店。老板是个胖乎乎的大叔,正拿着大木勺从桶里往碗里舀酸奶呢。那酸奶看着就稠,上面结着一层淡黄色的奶皮子。我买了一碗,坐在他店门口的小凳子上吃起来。酸味很正,后味是醇厚的奶香,大叔看我吃得咧嘴,憨厚地笑了笑,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了句:“自家的,好吃。”

再往里走,生活的气息就更浓了。有家五金店,老板坐在门口,不紧不慢地修理着一个说不出名字的铁器,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听着还挺有节奏感。隔壁是一家裁缝铺,一位老奶奶戴着老花镜,脚踩着缝纫机,机器发出规律的“嗡嗡”声。他们的生意似乎不忙,脸上也看不出着急的神色,就这么守着自己的小铺子,日复一日。

我忽然觉得,这条不起眼的巷子,就像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。火车站代表着流动和远方,是人们来了又走的地方;而这里,代表的是停留和日常,是真正的生活。它不像那些旅游景点,被打扮得光鲜亮丽,它就这么朴素地、甚至有些杂乱地存在着,却充满了真实的烟火气。

巷子不长,很快就走到了另一个出口,连接着一条更宽些的马路。我回头望了望,巷子里依旧安静,阳光、树影、还有那隐约传来的敲击声,都留在了身后。我甚至没有去查“天山路”在伊宁是个什么样的存在,这已经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,我记住了这个下午,记住了这条安静的、充满生活味的伊宁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。它就像一个城市的秘密入口,走进去,你就能触摸到它最真实的脉搏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