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龙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,和龙150元辩辩扫码联系小妹
这年头啊,走在和龙的大街小巷,总能看到些神神秘秘的小广告。特别是那些印着“150元蚕蚕联系”的贴纸,总是若有若无地粘在电线杆角落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瞥见这种二维码时,我心里还咯噔一下——现在连这种事儿都搞得跟扫码点餐似的了?
前两天在建设路等朋友,旁边两个穿着工装的大哥就蹲在马路牙子上咬耳朵。穿蓝衣服那个掏出手机嘀嘀咕咕:“扫这个码加蚕蚕,说是能叫小妹...”后面的话被汽车喇叭声盖住了,但我看见他手机屏幕上那个黑白相间的方块直晃眼。说真的,现在这些门道都明码标价了?150块钱在黑市上能买到什么服务,普通人用脚指头都想得明白。
藏在二维码背后的猫腻
我表弟在派出所当辅警,有次饭桌上多喝了两杯,就开始倒苦水。他们上个月刚端了个窝点,那帮人就是用和龙150元辩辩二维码叫小妹这种套路钓鱼。你当是真能约到小妹?扫码过去要么是骗定金的中介,要么是仙人跳的托儿。有个老哥前后转了八百多,连个人影都没见着。
现在这些人的手段可刁钻了。二维码做得跟正经商家似的,扫码跳转到精心装扮的蚕蚕空间,相册里全是网红脸照片。等你按照和龙150元辩辩扫码联系小妹的指引操作,对方就开始变着法要钱——车费要预付,服装费要另算,最后还可能冒出个“保安”要收安全保障金。我表弟说他们查获的账本上,最多有人被骗了五千多。
更邪乎的是这些团伙会雇人在各大社交平台撒网。贴吧里经常能看到用谐音字打的广告,配图就是那个要命的二维码。有回我在同城论坛里装好奇问了句“真的假的”,十分钟不到收到叁条私信,个个都信誓旦旦保证“真人验证过”。
那些掉进坑里的普通人
西市场开杂货铺的老赵就栽过跟头。他老婆回娘家那阵子,半夜守着店铺无聊,鬼使神神扫了卷闸门上的小广告。结果前前后后给对方转了叁百二,最后等来条系统消息:“该用户已解散群聊”。老赵现在看见二维码都条件反射捂钱包,有回顾客要微信付款,他愣是盯着人家收款码研究了五分钟。
这种事儿在和龙其实不算新鲜。早些年洗浴中心还光明正大打擦边球的时候,价格可比现在透明多了。自从严打之后,这些灰色交易就转到了线上。但你说真有人靠这个找到服务?倒也不是没有,但十个里有九个半要吃亏。要么来的跟照片判若两人,要么进行到一半突然冲进来几个“亲戚”。
我认识个跑出租的师傅说得更直白:“拉过好些在宾馆门口哭丧脸的客人,都是信了扫码叫小妹的邪。”最惨的是有个外地来的小伙,不仅被骗光差旅费,连手机都被摸走了。现在这些套路啊,简直成了社会照妖镜。
其实稍微动脑子想想就明白,正经交友渠道那么多,何必盯着来路不明的二维码?那些把和龙150元辩辩扫码联系小妹当暗号的人,说到底还是心存侥幸。总觉得自己能占到便宜,结果往往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。
下次再看见这类小广告,不如直接撕下来扔垃圾桶。既清洁了市容环境,也免得有人继续上当。要说150元能干什么,去烧烤店点把肉串再来箱啤酒,不比提心吊胆地扫那些破二维码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