汕头90分钟品茶工作室,汕头90分钟品茶坊体验
汕头街角的茶香约定
穿过汕头老市区骑楼下的斑驳树影,我在一条小巷尽头找到了那家挂着竹帘的茶室。推开木门,茶香混着若有若无的潮乐扑面而来,穿着棉麻布衣的茶艺师正往紫砂壶里注水,热气袅袅升起时,她笑着说了句“水刚叁沸,来得正好”。
茶艺师阿慧是本地姑娘,手指轻搭在朱泥壶上就能感知温度。她教我闻干茶时要把盖碗凑近鼻尖,轻轻吸气——“凤凰单丛的山韵要这样品,像在清晨的山林里深呼吸”。第一泡茶汤橙黄透亮,她提醒别急着喝,先看茶烟在光线里打转的样子,“这杯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”。
我们聊起潮汕人的喝茶习惯,阿慧拎起烧水壶演示“高冲低斟”:“老人家说水要拉得够高才出香,但斟茶时壶嘴要贴紧杯口,怕茶凉了,也怕惊了茶魂。”她翻出手机里存的古茶船照片,红泥小火炉上坐着陶罐,“从前没有保温壶,茶客们围着炉子能聊整个下午”。
第二泡的蜜兰香在口腔里化开时,隔壁桌传来潮剧片段。戴着玳瑁眼镜的老伯晃着茶杯打拍子,他突然转头问我:“后生仔可知为什么工夫茶只摆叁只杯?”见我摇头,他得意地抹了抹桌面的水渍画圈:“叁人成品嘛!再多就喝不出真滋味了。”
茶过五巡,阿慧端来茶配。印着“囍”字的老式搪瓷盘里,束砂糖葱和腐乳饼摆得精巧。配着咸甜交错的茶点,原本微涩的茶汤竟泛出甘甜。她指着窗外说:“你看对面阿婶在晾菜脯,斜阿叔在修单车,我们潮汕人喝茶从来不是阳春白雪,是伴着烟火气长的。”
当茶汤转为琥珀色,阿慧往壶里添了最后一轮水。“好茶不怕淡,”她滤着茶汤说,“就像这段汕头90分钟品茶坊体验,重要的不是记住多少门道,是你往后喝白开水时,会不会突然想起今天窗外的叁角梅。”
离开时暮色初临,茶室亮起温暖的竹灯。我提着阿慧包的茶样回头,看见她又在新客面前摆开茶盘,那方天地里永远有滚烫的水等着唤醒茶叶。或许这就是汕头90分钟品茶工作室存在的意义——在飞速流转的时光里,固执地为陌生人留着一盏茶的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