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国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通话叁小时花费五百元
这几天,宁国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这事在我们这儿传得沸沸扬扬。说实在的,刚听到这个消息时,我和大多数街坊邻居的反应一样:这怎么可能呢?现在不都是微信视频吗,哪个孩子还会抱着电话打这么久?而且,五百块啊,这得是多大一笔钱!
后来才慢慢弄明白,这事儿还真不是瞎传的。打电话的是个初二男生,趁着父母晚上加班,用家里的座机给在外地读书的小伙伴打了将近叁个小时的长途。等到父母收到话费账单,看到那个刺眼的“500”数字,整个人都懵了。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愣半天,你说是不是?
电话背后的故事
其实细想一下,这事儿挺让人感慨的。现在的孩子,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不缺,手机、平板、电脑样样俱全。但你知道吗?他们心里那个孤独的角落,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。那个男生之所以打这么长时间的电话,不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吗?白天在学校,同学们在一起热热闹闹的,可回到家,面对空荡荡的房子,连个能聊天的人都没有。
我邻居家孩子听说这事后,悄悄跟我说:“阿姨,其实我挺理解他的。有时候我爸妈加班,我一个人在家,也会特别想找同学聊天。”这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。我们大人总觉得自己辛苦工作是为了孩子,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,我们真的了解吗?
说到学生通话叁小时花费五百元,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孩子太不懂事了。但换位思考一下,在他拨通电话的那一刻,心里哪会想着话费的事?无非就是有太多话想跟朋友说,有太多心事想要倾诉。这通电话,对他来说可能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。
现在回想起来,我们小时候虽然条件没现在好,但邻里之间串门聊天,同学之间互相走动,那种面对面的交流,反而让我们的童年过得特别充实。现在的孩子呢?住在高楼大厦里,放学就关在家里,除了写作业就是上网,连个能一起疯玩的小伙伴都难找。
这事发生后,那个男生的父母虽然心疼钱,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理解和沟通。他们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谈了一次,约定以后如果觉得孤单,可以直接跟父母说,他们会尽量抽时间陪伴。你看,这不就是个挺好的转变吗?有时候,生活中的这些小插曲,反而能让我们更懂得如何与家人相处。
现在家家户户条件都好了,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像反而变远了。孩子们沉浸在虚拟世界里,大人们忙着刷手机,一家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,都可能各看各的屏幕。想想还真是挺讽刺的。
说到底,宁国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这件事,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。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,是不是也该多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?在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,是不是也该给他们足够的情感陪伴?这些问题,值得每个家长好好想一想。
那个男孩后来再也没有打过那么长时间的电话了。不过他的父母倒是想了个办法,每周固定安排一个晚上作为“家庭聊天时间”,全家人一起聊聊天、玩玩游戏。听说最近他们家的笑声都多了不少。你看,这不就是从坏事里琢磨出好办法来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