郴州学院外援女,郴州学院外籍女生风采
最近走在校园里,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讨论郴州学院外援女这个话题。说真的,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我还愣了一下,后来才反应过来,原来大家说的是我们学校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同学。
记得上周叁在食堂排队打饭,前面正好站着个金发女生。她指着糖醋排骨犹豫了好久,最后用带着口音的中文问阿姨:“这个...甜吗?”阿姨特别热情地给她多打了一勺,笑着说:“尝尝呗,咱们湖南特色!”那个画面让我突然觉得,这些外籍同学真的很不容易,大老远跑来我们这个小城市读书,还得适应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。
文化碰撞出的火花
我们学校的外籍女生平时挺显眼的,倒不是说她们刻意高调,而是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藏都藏不住。比如上个月的文化节,几个越南女生穿着她们的国服奥黛,在台上唱中文歌,台下掌声都快把屋顶掀翻了。表演结束后,好多中国同学围着她们学怎么用越南语说“你好”,那场面热闹得跟过年似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她们刚来的时候也挺囧的。有个韩国女生跟我说,她第一次去超市想买洗发水,结果看不懂中文,愣是对着货架研究了半小时。后来还是找了个中国同学帮忙,才知道那个红色瓶子才是洗发水,绿色的是护发素。现在她中文说得可溜了,还能教新来的韩国学妹怎么认汉字呢。
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,这些外籍女生正在用她们的方式慢慢改变着校园。图书馆里经常能看到她们和中国同学组成学习小组,互相教对方语言。有时候在操场散步,也能看到她们在教中国同学跳传统舞蹈。这种交流特别自然,就像春天融化的雪水,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整座校园。
说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上学期选修的国际关系课。老师让每个外籍学生介绍自己国家的风俗习惯,那个日本女生讲到茶道时,还特意从宿舍带来了茶具现场演示。她跪坐在讲台上,每个动作都优雅得像是画里走出来的。坐在我旁边的男生小声说:“这下终于明白什么叫‘一期一会’了。”那节课结束后,好多同学都围着她问东问西,差点耽误了吃午饭。
当然啦,她们也会想家。有一次在咖啡馆碰到个俄罗斯女生,她正对着手机里家人的照片发呆。她说最受不了湖南的冬天,又湿又冷,特别想念家乡的暖气。但紧接着又说,我们学校的火锅真是绝了,辣得过瘾,每次吃都能暂时忘记想家的愁绪。
现在走在校园里,看到不同肤色的女生抱着书本匆匆赶课,或者叁叁两两地坐在草坪上晒太阳,已经成了再平常不过的风景。她们带来的不只是异域风情,更像是一面面镜子,让我们透过她们的眼睛,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。有时候想想,所谓国际化,大概就是从这些细微的日常交流开始的吧。
最近学校要举办国际美食节,听说好几个外籍女生都报名要露一手。真期待能尝到地道的泰国冬阴功汤,或者土耳其烤肉。相信到时候,食堂里又会飘满各种奇妙的香味,还有同学们开心的笑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