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州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相近的价位真情
化州附近200块钱的爱情
老街拐角的奶茶店还亮着灯,阿明搓着手里那张皱巴巴的钞票。刚好两百块,是他给阿芳买生日礼物的全部预算。隔壁桌的小情侣分着同一杯珍珠奶茶,他突然想起叁年前第一次约阿芳出来,也是在这种泛着甜腻香气的店里,两人点了最便宜的柠檬水,却聊到打烊。
其实在化州这种小城,两百块能撑起整天的浪漫。早上骑电驴带她去吃巷口的牛腩粉,加两份肉丸才叁十;中午躲进电影院看特价场,两张票不过六十;剩下的钱够买条碎花裙子,再捎带束路边老伯卖的茉莉。阿芳总说香味比玫瑰持久,能香上好几天。
可上个月她开始接电话躲阳台,昨天干脆说要去广州发展。阿明盯着奶茶店价目表发呆——波霸奶茶涨到十五了,叁年前才卖八块。
十字路口的烟摊
修车行的强子每晚都来烟摊买双喜。摊主老陈递烟时突然问:“还等那姑娘呢?”强子愣住,火苗差点烧到手指。五年前有个女孩常来买薄荷糖,有次淋雨发烧,他冒雨背她去诊所。后来女孩留下两百块钱和字条:“治好车再来找你”。
那辆破摩托车早修好了,却再没人来取。强子后来才知道,女孩家搬去了深圳。他每周仍给车充电,总觉得某个黄昏会再听见那个喊“强子哥”的声音。老陈叹气说现在两百块只够加半箱油,强子却觉得,有些东西从来不是钱能衡量的。
化州黄昏总带着摩托尾气的味道,但更多人开始讨论相近的价位真情。菜市场卖豆腐的夫妻,丈夫总偷偷往妻子围裙兜塞山楂片;肠粉店老板娘会给晚归的环卫工多打一勺酱汁。这些瞬间比爱情电影更让人心头发烫。
夜市灯火里的硬币
化州夜市最近来了个弹吉他的少年。脚边琴盒里除了零钱,还压着张泛黄的车票——是他攒了叁个月早点钱,想去郑州见网友的凭证。摊煎饼的大妈常给他加鸡蛋:“当年我嫁过来时,你叔用全部家当换了辆二八大杠,后座载着我绕了化州叁圈。”
现在年轻人总嘲笑两百块不够吃顿西餐,却忘了真情往往藏在便宜的日子里。就像少年琴弦间流淌的《米店》,叁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,你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命运。
阿明最终用两百块买了毛线和编织书。听说广州冬天比化州冷,他想赶在冬至前织好围巾。快递站老板帮他打包时轻笑:“现在谁还亲手织这个?”阿没答话,只是把晾干的茉莉花瓣塞进包裹夹层。针脚歪斜的围巾或许抵不过专柜货,但那些熬夜编织时掉进的灯光,应该能暖和异乡的冬天。
摩托声由远及近,强子抬头望去。霞光里有人影提着行李箱站在修车行门口,行李箱上贴着褪色的托运单。老陈在烟摊后眯眼看了会儿,悄悄把“转让”的牌子收进柜台底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