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贡女学生喝茶群,自贡女生茶话会
最近在朋友圈里刷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群聊,叫“自贡女学生喝茶群”。说实话,刚看到这个名字时我愣了两秒——现在学生们都流行组队喝茶了吗?后来才搞清楚,这其实是个女生们分享日常的小天地。
记得上周路过人民路那家新开的茶馆,正好碰见几个扎马尾的姑娘坐在窗边。她们面前摆着青瓷茶具,桌上摊着课本和笔记本,但谁都没在看书。穿粉色卫衣的姑娘正比划着讲选修课老师的口头禅,旁边短发的那个笑得直拍桌子。我忽然意识到,这大概就是“自贡女生茶话会”的现场版吧。
茶香里的悄悄话
有个在读大叁的学妹告诉我,她们这个自贡女学生喝茶群最初确实是为喝茶建的。几个不同系的女生因为都喜欢茶道课,索性建了个群约着去探店。后来慢慢变成叁十多人的大群,内容早就不限于喝茶了。
比如上周叁晚上,群里突然冒出几十条未读消息。点开一看,是外语系的小雨在吐槽实习单位总让加班。下面马上有人接话:“我们导师昨天也突然布置了新任务...”接着画风渐渐变成互相安利提神茶饮,还有人晒出自己囤的桂花乌龙。聊着聊着,最初抱怨的那位发了张泡好的红茶照片:“喝完这杯继续战斗!”
这种时候你就会觉得,所谓的喝茶群,喝的哪是茶啊。分明是借着茶香,把那些不敢在朋友圈说的烦恼,就着温热的茶汤慢慢咽下去。
盐都小学对面的茶摊老板娘有次和我闲聊,说常来的女学生们的固定座位总是最热闹的。她们会凑钱点一壶碧潭飘雪,轮流往杯子里倒茶。有时候安静得只听见翻书声,有时候突然爆发出笑声,把窗台上打盹的狸花猫都吓醒了。
其实想想,这种自发的女生茶话会从来都有。我妈说她上学时,周末总会和闺蜜去龙凤山公园,揣着用纱布包好的茶叶末,保温壶里装满热水。石桌石凳一坐就是半天,聊刚看完的小说,聊隔壁班穿白衬衫的男生。只是当年没有微信群,约见面得提前叁天在教室门口说好。
现在科技是方便了,但女孩们聚在一起的理由好像从来没变过。还是需要有个地方,说那些在教室里不能大声讲的话,分享在家人面前不便透露的心事。茶水在杯子里凉了又续,就像她们之间流动的悄悄话,永远有着适宜的温度。
昨天路过老城区,看见几个女生坐在竹藤椅上,中间摆着茶盘和零食。穿校服的女孩正给同伴看手机相册,其他人都凑过去,长发扫过了茶杯。我忍不住放慢脚步,听见零星的“选修课”“学生证”这样的词。夕阳把她们的身影拉得很长,长得就像这个年纪特有的,既短暂又永恒的下午。
或许很多年后,当这些姑娘分散在不同城市,捧着咖啡加班到深夜时,还会想起在自贡的某个茶馆里,那杯喝到见底的茶,和当时陪在身边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