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州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,胶州大学城周边暗巷位置询问
胶州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
那天晚上,室友小陈回来得特别晚,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凑过来问我:“哎,你知不知道胶州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?”我当时正刷着手机,头也没抬就回了一句:“啥暗巷?你找那地方干嘛,拍鬼片啊?”他挠了挠头,有点不好意思地说:“不是,我刚听人说那边有家烧烤摊,味道特别正宗,就是藏得比较深,好像就在哪条巷子里头。”
他这么一说,倒是把我的好奇心给勾起来了。我们这大学城周边,主干道总是灯火通明的,奶茶店、快餐店、超市,哪家我们不熟?可要说那些藏在楼后、拐角处的小巷子,还真没特意留意过。这些地方,白天看着普普通通,一到晚上,少了主街的喧嚣,灯光也昏暗些,确实就成了我们口中的“暗巷”。
说实话,刚开始我还有点犯嘀咕。这大晚上的,为了口吃的钻巷子,值得吗?但架不住小陈一直念叨,说什么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再加上我们俩肚子也确实有点空,干脆就决定去探个究竟。走出宿舍楼,晚风一吹,刚才那点犹豫反而没了,心里倒有点像是要去寻宝的感觉。
我们沿着熟悉的路往商业区后面绕。主街的声音渐渐被抛在身后,光线也真的暗了下来。路过几个路口,往里瞄了一眼,黑黢黢的,只能勉强看到停着的电动车和堆放的杂物。我们俩互相看了看,心里都在打鼓:“是这儿吗?”“不像吧,看着怪瘆人的。”这种胶州大学城周边暗巷位置询问,光靠猜还真不行。
正犹豫着,看见前面有个大叔正锁店门,我们赶紧凑上去问路。“大叔,麻烦问一下,这附近是不是有个烧烤摊,在条小巷子里?”大叔回过头,借着店里透出的最后一点光看了我们一眼,笑了:“哦,找老刘的摊子吧?往前走,第二个路口右拐,闻到香味儿就到了。”
谢过大叔,我们按他指的路线走。果然,在第二个路口右转,刚走进那条巷子,一股混合着炭火和孜然香气的味道就扑面而来。巷子不宽,两边是老旧的居民楼墙体,但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,支着叁四张小方桌,一个简易的烧烤架正冒着诱人的烟气,旁边围坐着几个正在撸串聊天的人。嘿,还真找到了!
我们找了个小马扎坐下,点了一大把肉串。老板是个话不多的中年男人,手法麻利地翻动着烤串。等着上菜的时候,我环顾四周,这条所谓的“暗巷”,其实一点也不阴森,反而充满了生活的暖意。隔壁桌应该是刚下晚自习的学生,在讨论着社团活动;另一桌像是附近住的居民,穿着睡衣拖鞋,悠闲地吃着宵夜。头顶只有一盏昏黄的白炽灯,却把每个人的脸庞都照得很柔和。
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,我们之前对“暗巷”的想象,带着点未知的恐惧和偏见。但真正走进来才发现,这些被我们忽略的角落,藏着的是最实在的烟火气。它可能没有光鲜的门头,没有响亮的招牌,但它有着能让疲惫舒缓、让饥肠满足的温度。
从那以后,我再听到有人问“胶州大学城附近的暗巷在哪里啊”之类的问题,就不会只觉得奇怪了。我可能会告诉他,别被“暗”字吓到,那里面或许就藏着一家能让你惦记好久的小店,或者一段能让你从忙碌学习中暂时抽离的、安静片刻的时光。那些巷子,就像是这座大学城的另一面,不那么规整,却格外真实和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