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州有哪些小巷子营业了,潮州哪些小巷子已开门
这几天总听朋友念叨,说想去潮州的老巷子里转转,可又担心扑个空。这倒让我想起上周在牌坊街附近溜达时,发现好几家小店都亮着暖黄的灯,竹编灯笼在巷口轻轻晃着。原来不少潮州小巷子已经悄悄恢复营业了。
巷口飘来的茶香与锤饼声
西马路拐进元兴巷才走十来步,就听见"咚、咚"的节奏声。顺着声音探头,老师傅正举着木槌打牛肉丸,案板震得篾筛里的香菜微微发颤。"昨天刚开的张,"他擦了把汗笑道,"现在客人少,反倒能慢慢捶出筋道。"隔壁茶舍的老板娘正给沿街木门板编号拆卸,青瓷茶壶在电炉上咕嘟冒着白气:"我们这条巷子营业的铺子多了叁成,您往深处走,林记蚝烙也该生火啦。"
果然在巷尾榕树下,煎蚝烙的平底铁锅滋啦作响,金黄的薯粉浆裹着肥嫩蚝肉,葱花在油花里打转。店主边翻锅边念叨:"宅家时琢磨出新配方,加了点芹菜末解腻,您尝尝?"这些潮州小巷子营业的动静,像是细碎的光斑,渐渐连成了片。
绕过已开门营业的载阳巷,意外发现墙根蹲着几位写生的学生。画纸上蜿蜒着清代骑楼窗棂的暗影,而窗内新挂的扎染布帘正在微风里轻扬。这种新旧交织的趣味,恐怕只有步行才能体会。
灯笼亮起时的暖心偶遇
夜幕初垂时特别能感受生机。上水门街侧巷里,刚营业的糖水铺撑开遮阳棚,鸭母捻在竹筛里滚着芝麻粉。两个姑娘举着手机直播竹篾灯笼的制作过程,暖光透过新糊的桑皮纸,把"潮州哪些小巷子已开门"的弹幕映得格外活泼。街角文创店传来试吹陶埙的呜鸣,店主不好意思地解释:"关门时学的手艺,现在能给客人表演简单的《姑苏行》了。"
最动人的是遇到推自行车卖甘草水果的阿伯。他车头绑着充电台灯,玻璃柜里的青芒果削成翻花状。"女儿教我用手机收钱咯,"他笑着调整灯罩,"老街坊看见灯光就知道我出来啦。"那些在巷弄间流动的暖光,照见的不仅是营生,更是寻常日子里执拗的温度。
穿过灯火通明的牌坊街拐进暗巷,突然听见二胡声从半掩的木门里飘出。虚掩的门缝中,几位潮剧票友正对着曲谱练习《陈叁五娘》选段。他们看见驻足的行人也不拘谨,反而笑着招手邀人进门听曲。
站在开元寺红墙外,能同时听见诵经声与巷内打银的敲击声。老师傅说最近年轻人喜欢定做錾刻潮汕方言的银镯,"厝角头"、"滴茶"这些词被永恒刻进银器。或许这就是潮州小巷子的可爱之处——它们始终在寻找与时代共处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