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流100米内学生约,北流百米附近学子邀
这两天路过北流小学,看到校门口新开了家文具店,花花绿绿的本子挂满整面墙。穿校服的孩子挤在柜台前,举着零钱喊"要那个星空封面的"。这热闹劲儿让我想起前几天在业主群看到的讨论——对于北流100米内学生约伴玩耍的事儿。
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会儿真不一样。我们小时候放学扔下书包就往大院跑,喊一嗓子能凑够踢毽子的、跳皮筋的七八个人。现在家长们都忙,孩子也多是在楼上写作业。有个妈妈在群里发:"有没有北流百米附近学子邀着打羽毛球的?我家丫头对着平板跳操,说体育课要考跳绳。"
这话像在油锅里撒了把盐。马上有家长接话,说自家儿子能把游戏里每个英雄技能背下来,但找不到人打篮球。还有个爸爸晒出手机计步器:"孩子今天在50平米客厅走了叁千步,都是来回拿零食走的。"
从线上好友到线下玩伴
其实孩子们不是不想玩。上次在小区亭子里,听见两个男孩约周末骑车。一个说"我妈只准我在北流100米内学生约着骑",另一个接话"那咱们绕文化广场骑五圈,就当环法自行车赛了"。听着好笑又有点心酸。
李姐家的做法挺巧妙。她建了个"北流百米附近学子邀"的微信群,每周六下午固定组织活动。有时是带着孩子们去街心花园写生,有时就在小区空地上玩老鹰捉小鸡。她说关键不是玩什么,而是让孩子们能凑在一起喘口气儿。
上个月他们搞了次树叶贴画比赛,有个内向的小女孩用银杏叶拼出只凤凰,被其他孩子围着夸"大神"。那天之后,那孩子居然主动在课上举手回答问题了。她老师说,比上学期多说了一星期的话。
当然也有让人挠头的时候。有次两个男孩为游戏卡吵架,一个气得说要"绝交"。结果隔天在地下车库捡到流浪猫,两人又头碰头地商量怎么偷偷喂猫。你看,孩子的友谊就像春天的柳条,看着要断了,转个弯又缠在一起。
现在经过北流小学那片,常能看见扎堆的学生。有时是围在便利店门口分烤肠,有时是趴在花坛边沿记作业。有个穿红色校服的女孩总是大声招呼路过的同学:"明天还这个点啊!"她手腕上彩色皮筋编的手链晃来晃去,像在跳一支快活的舞。
或许我们大人该学着放手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让北流100米内学生约着跑跑跳跳,让他们在追逐打闹中学会怎么交朋友,怎么解决小矛盾。这些课本题册里可没有标准答案。
昨天傍晚下雨,看见叁个孩子挤在报刊亭屋檐下。两个共撑一把伞的男孩坚持要把伞让给扎马尾的女孩,自己顶着书包往家跑。女孩在后面喊:"明天帮我带数学卷子!"雨丝把他们的笑声裹得晶莹透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