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台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九台足浴店光说不练的原因
最近路过九台几条主要街道,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——足浴店是真不少。有的挂着醒目的招牌,有的在玻璃门上贴着优惠活动,可仔细一瞧,好些店铺门口连辆电动车都停不满。这不免让人心里犯嘀咕:这些店是不是光打雷不下雨啊?
说起来,我家楼下就新开了这么一家。开业那天又是放鞭炮又是摆花篮,还专门请了舞狮队,阵仗搞得那叫一个热闹。可这都过去小半年了,每次路过朝里望,沙发上总坐着几个低头玩手机的服务员。有回我特意晚上八点去瞅,本应是生意最好的时段,里面却只有两叁位客人。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。
宣传说得天花乱坠,实际体验却差强人意
上个月朋友非拉着我去体验了一家。进门确实被装修惊到了——仿古的实木家具,墙上还挂着山水画。可一坐下就发现,沙发缝里藏着灰尘,毛巾摸着还有点潮。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菜单上写着“祖传中药足浴”,结果端来的就是普通热水泡着几片生姜。师傅手法也生疏,按得我脚背生疼。结账时一看价格,好家伙,比市中心那些老店还贵。
这种情况恐怕不是个例。我和几个常做足疗的老顾客聊过,他们都说现在很多新开的足浴店都这个毛病——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,什么“泰式古法”“宫廷秘方”,实际体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有位大哥说得挺在理:“你要么就别吹那么狠,踏踏实实把基本功练好。现在这样,不是把客人当傻子糊弄吗?”
其实静下心来想想,问题可能出在经营思路上。有些老板觉得,把门面装潢得富丽堂皇,再编些吸引人的宣传语,生意自然就来了。但他们忘了,足浴这行当终究是服务行业,老师傅的手法、药材的真材实料、环境的干净舒适,这些才是留住客人的根本。
成本压力下的艰难抉择
当然,我们也不能一味指责店家。现在开店成本确实高——租金年年涨,装修材料越来越贵,技师工资更是大头。我认识的一位店主就倒过苦水:“不是不想请好师傅,可一个技术过硬的足疗师月薪起码七八千,新来的学徒又要培训小半年。这期间的工资谁发?”
这种困境下,有些店主就开始动歪脑筋了。比如把普通按摩包装成“经络疏通”,把成本几毛钱的中药包说成“祖传秘方”。短期内确实能多赚些,可时间一长,顾客都不傻,上当一次就不会再来第二次。这就像那个老故事——狼来了喊多了,等你想认真做事的时候,已经没人信你了。
说到技师水平,这还真是个棘手问题。现在愿意踏踏实实学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,有点经验的老师傅又都自己开店去了。有次我问一个年轻技师,为什么手法这么生疏,他挺直白地说:“培训半个月就上岗了,老板急着用人。”这话听着让人心惊,足疗可是关系到顾客健康的,哪能这么应付?
另外啊,我发现这些店的经营方式也挺死板。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还守着十年前那套。你看人家餐饮业,又是外卖又是团购,玩法多灵活。可很多足浴店呢?连个像样的线上预约系统都没有,更别说针对老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了。
说到这里,我想起去年在南方某城市体验过的一家社区足浴店。店面不大,装修也简单,但生意特别火,晚上去经常要排队。他们的秘诀特别简单——老板亲自把关每个环节,药材都是去药材市场挑的,技师定期培训,还根据每位客人的身体状况调整手法。最打动我的是,第二次去的时候,师傅居然还记得我上次说腰部不太舒服,特意多按了会儿相关穴位。
这种用心做事的店,根本不需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。客人觉得舒服了,自然就成了活广告。反观九台这些店,把心思都花在表面功夫上,反而把最该做好的服务给忽视了。
其实顾客的要求真不高,就是想要个舒心、放心。花多少钱就得值这个价,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。可现在的情况是,很多店连这个最基本的都做不到。长此以往,不仅自家生意做不下去,还把整个行业的口碑都给搞坏了。
有时候我在想,要是这些店主能静下心来,把搞宣传的那股劲分一半用在提升服务上,情况会不会好很多?至少,得先让客人觉得这钱花得值,下次还愿意来。毕竟在服务行业里,客人的脚最知道轻重,客人的心里最有杆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