钦州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附近相似建筑称谓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0:04:58 来源:原创内容

在钦州大学城附近转悠,你总能听到学生们提起“炮楼”这个说法。第一次听见的时候,我还真愣了一下,脑子里浮现的是战争片里那种圆形堡垒。直到顺着同学指的方向看过去,才明白原来指的是几栋特别显眼的筒子楼。

这几栋楼有个特点,就是格外高,在周边低矮的建筑群里特别扎眼。外墙上密密麻麻的窗户,远远看过去确实有点像军事堡垒的射击孔。学生们给建筑起外号这事儿挺有意思的,他们总是能用最形象的说法,抓住这些建筑最突出的特点。

这些建筑为什么会被这么叫

说实话,我第一次站在这些楼底下抬头往上看,脖子都酸了。楼体是那种老式的设计,阳台小小的,窗户排列得特别整齐,加上楼身颜色偏暗,确实给人一种厚重、坚固的感觉。周边都是较新的建筑,色彩明亮,造型现代,这么一对比,这几栋楼显得更加与众不同了。

和学生聊天时发现,这个称呼已经流传好几年了。一届传一届,现在大家说起“炮楼”,都知道指的是哪儿。甚至约见面的时候都会说“炮楼下面见”,已经成了大家默认的地标。

这种民间自发形成的地名其实挺常见的。就像每个学校都有“情人坡”,每个城市都有“小吃街”一样,这些非官方的称呼往往比正式名称更有生命力,也更接地气。

周边的类似建筑也挺多

如果你在大学城周边多走走,会发现类似的建筑还真不少。虽然不是完全一样,但那种高高的、方方正正的住宅楼在这一带很常见。这些建筑大多建于二叁十年前,那时候可能更注重实用性和容纳更多住户,所以在设计上就比较统一。

我特意绕着这些楼转了几圈,发现底层基本上都是各种小店。打印店、奶茶店、小餐馆,应有尽有,成了学生们日常消费的主要场所。这些店铺的老板们也都习惯了学生们“炮楼”长“炮楼”短地叫着,有时候他们自己也这么称呼。

想想也挺有意思,这些建筑原本可能只是普通的居民楼,但因为靠近大学城,被赋予了新的身份和含义。现在它们已经不单单是住宅,更像是大学城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走在这些楼之间的小巷里,你能感受到特别浓厚的生活气息。傍晚时分,学生们叁叁两两地出来觅食,楼里飘出炒菜的香味,阳台上有晾晒的衣物在风里轻轻摆动。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,实际上构成了大学城独特的生活图景。

或许再过些年,这些建筑会被更新、更现代的大楼取代。但至少在现在,它们是这片区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承载着无数学生的记忆。就像一位学长说的:“毕业后可能会忘记很多课堂上的知识,但绝对不会忘记在‘炮楼’下面等朋友的那些傍晚。”

说起来,这种民间自发的命名方式,其实反映了年轻人观察和理解世界的独特角度。他们用自己熟悉的概念去描述陌生的事物,让冰冷的建筑有了温度,也让陌生的环境变得亲切。这何尝不是一种融入新环境的方式呢?

下次如果你路过大学城,听到有人说起“炮楼”,不妨停下来仔细观察一下。这些被学生们赋予了特殊意义的建筑,或许能让你对这个地方有更生动的理解。毕竟,了解一个地方的最好方式,就是去理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语言和记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