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爱情一条街,洛阳情缘风情街
循着花香拐进这条青石板路时,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"来对地方"。午后的阳光斜斜洒在仿古屋檐下,卖牡丹香囊的老奶奶眯着眼打盹儿,连檐角风铃都懒洋洋的。这里就是洛阳爱情一条街,没错了。
说来也挺有意思,这条街原本只是老城区普通巷弄,后来因为几家传统婚庆店铺扎堆,渐渐成了年轻人挑喜糖、选嫁衣的据点。前两年市政改造时,干脆顺着这个势头,给沿街建筑都挂上了朱红灯笼,墙上还请美院学生画了《霓裳羽衣曲》的壁画。现在走在巷子里,能看见穿汉服拍照的姑娘们,裙摆扫过青砖发出沙沙声,混着糖炒栗子的甜香,莫名让人想起"去年今日此门中"的句子。
转角遇到的故事
在洛阳情缘风情街的茶肆歇脚时,老板给我续了第叁杯牡丹花茶。"您瞧见门口那对铜锁没?"他指着檐下密密麻麻的同心锁,"上个月有对银发夫妻专程从东北来,说五十年前就在这巷口认识的。"老太太当年是洛阳轴承厂的文艺骨干,老先生是来出差的技术员。两人在旧书摊同时伸手去拿同一本《牡丹亭》,就这么搭上话了。
现在整条街的商户都习惯收集这类故事。糖画摊主会帮害羞的小伙子用麦芽糖画出告白暗号,绣庄的老板娘总留着几块并蒂莲图样的绸缎——据说前年有对新人用这料子做了婚服,后来每年结婚纪念日都回来挑块新料子。这些琐碎日常,让这条街不再只是旅游攻略里的打卡点。
暮色渐浓时,整条洛阳爱情一条街突然亮起暖黄的灯。那光晕透过绢纱灯笼洒下来,把行人影子拉得忽长忽短。我站在巷子中段回望,忽然觉得这街道像条流淌着时光的河。现在年轻人喜欢来这里系红绸许愿,而他们可能不知道,叁十年前巷口裁缝铺的阿姨,就是收了老师傅亲手做的旗袍才嫁过来的。
准备离开时碰见拍婚纱照的新人,摄影师让他们在唐代铜镜复制品前对视。新娘头冠上的珠串轻轻晃动,让我想起早前在非遗店铺见过的战国琉璃珠——古今中外的情愫,原来都凝练在这条千余米的街巷里。或许过些年再来,今天擦肩而过的某对情侣,又会成为某家店铺掌柜口中的新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