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旧那里有站小巷的,个旧有站小巷的街巷
个旧那里有站小巷的
来云南个旧之前,就听老街坊念叨过“站小巷”这个说法。当时心里直犯嘀咕,这“站小巷”到底是站着的小巷,还是叫“站小巷”的巷子?直到在老城区转悠了大半天,才慢慢咂摸出点味道来。
那天太阳刚偏西,我顺着青石板路拐进金湖东路后身的巷子。有个穿靛蓝褂子的老太太正坐在门槛上摘菜,我凑上前打听:“嬢嬢,听说这儿有条站小巷?”老人家用围裙擦着手笑:“你找站小巷?往前走到第叁个电线杆子,看见晾着红床单的院子就是。”
巷口飘来的锡矿往事
原来在个旧老话里,“站小巷”说的是那些窄得只容两人错身的小弄堂。上世纪锡矿兴旺时,矿工们下班总爱聚在这些巷子口,靠着墙根站着歇脚,抽袋烟聊聊家常。久而久之,站着闲聊的地方就成了“站小巷”。现在虽然不见当年那些裹着矿灰的工装,但墙根处磨得发亮的石阶,还留着岁月蹭出来的包浆。
我在巷子里遇见正修理木窗的陈师傅。他祖辈叁代都住这儿,说起站小巷眼睛就亮了:“早先巷子头尾都是相通的,下雨天从家跑到锡矿子弟小学,鞋都不带湿的。”他指着屋檐下锈蚀的锡灯座,“这些老物件还在呢,晚上亮灯时,整条巷子像条暖黄色的腰带。”
个旧有站小巷的街巷里藏着烟火气
转过弯闻到烤包谷的焦香,七十多岁的杨奶奶在自家门口支着炭炉。她说这条站小巷冬暖夏凉,雨季时青苔从墙脚漫到窗台,反而比新楼舒服。她小孙女趴在方凳上写作业,铅笔盒里装着在巷子捡的锡矿石,“孩子就爱在个旧有站小巷的街巷里窜来窜去,这些窄巷子啊,是他们的游乐场。”
站在巷子中间抬头望,晾衣绳把天空分割成蓝格子,某户人家的收音机正放着滇剧。穿校服的男孩骑着单车摇铃而过,车把上挂着的豆腐还在晃悠。这种烟火气,大概就是站小巷最动人的地方。不像商业街那样刻意,倒像祖母的针线筐,每件零碎都带着体温。
临走时发现巷尾有家打了烊的锡器铺,木门板上用粉笔写着“明日开张”。忽然想起陈师傅说的话:“别看这些站小巷旧,可都是个旧的掌纹呢。”是啊,这些纵横交错的窄巷,确实像摊开的掌心,每道纹路里都藏着这座锡都的往事。或许再过些年,站小巷会变个模样,但那些靠在墙根说过的话、飘过的炊烟,早就渗进青石板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