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邡晚上哪儿有站大街的,什邡晚间街边去处
这两天总听人念叨,说想找个晚上散步的好去处。这不,昨天路过方亭街道,正好遇上老街坊张大爷摇着蒲扇在路口乘凉,就顺口问了句咱什邡晚上哪儿有站大街的地方。
张大爷一听就乐了,蒲扇往南边一指:"要说热闹啊,还得是竹溪广场!傍晚六点过后,卖糖画的老陈推着车来了,跳广场舞的音响响起来了,孩子们追着发光的气球满场跑。"他眯着眼睛回忆,"去年中秋那会儿,广场东头还支起戏台子,川剧变脸演员一个转身,袖子里飞出一捧火星子,台下喝彩声能把夜色掀开个口子。"
夜市里的烟火气
顺着蓥华山路往北走,隔老远就闻到烤苕皮的焦香。叁轮车上摞着滋滋冒油的铁板,老板娘麻利地撒着辣椒面:"我们在这摆了八年摊,以前推车总得躲城管,现在划了专门区域,倒成了夜间街边去处。"她边说边翻动竹签,铁板上腾起的白雾裹着花椒香,飘过卖冰粉的小推车,又漫过炸土豆的摊位,整条街都浸在暖烘烘的香气里。
再往前溜达会遇到个有趣现象——明明相隔不到百米,解放路那段灯火通明人声鼎沸,转进小南街却突然安静下来。老城墙根下摆着几把竹椅,叁五个老人守着搪瓷缸下象棋,路灯把梧桐叶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,有个摆糖人摊的师傅在墙角挂起走马灯,转动的光影里,糖稀在他指间化作腾龙彩凤,引得晚归的上班族都停下电动车围观。
要说最让人惦记的,还得是金河南路那家不打烊的面馆。凌晨两点经过时,总能看见出租车司机靠在条凳上吃豌杂面,后厨飘出的骨汤味混着蒜香,把深夜的寒意都驱散了。常来的李师傅用筷子敲着碗沿说:"跑夜车到这歇脚,吃碗面再和老板侃两句,比回家对着冷锅冷灶强。"面馆窗台上永远摆着盆薄荷,夜风吹过时,绿叶子轻轻颤着,像在回应街对面烧烤摊飘来的歌谣。
其实在什邡转悠久了会发现,那些亮着灯的街角总藏着惊喜。有时候是临时支起的旧书摊,泛黄的书页间夹着八十年代的电影票;有时候会遇到卖茉莉花串的老奶奶,细铁丝穿起的白花儿别在衣襟上,走起路来带着隐隐的香。这些零零散散的光亮拼在一起,就成了独属于这座小城的夜晚地图。
昨夜暴雨过后,我瞧见彩虹桥头的凉粉摊早早亮起灯泡。老板娘正往调料缸里添新熬的红油,突然有个浑身湿透的外卖小哥停车要了份凉粉。她二话没说,转身从保温箱里舀了碗姜汤递过去:"顺路从家里带的,不收钱。"橙黄的灯光照在蒸腾的热气上,把这个寻常的什邡晚间街边去处,烘成了雨夜里最暖的落脚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