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平寻找卖学生的小妙招,学生销售技巧高平篇
高平这两天可有点发愁,刚接手校园市场这块,怎么把产物卖给学生,心里还真没底。他坐在办公室,盯着电脑屏幕直挠头,这学生群体,到底该从哪里入手呢?
从身边发现机会
正巧实习生小李抱着书本路过,高平眼前一亮,赶紧叫住他:“来来,帮我想想,你们平时买东西都看中什么?”小李倒也实在,掰着手指说:“价格实惠是必须的,但东西得有意思,最好还能在朋友圈晒一晒。”
这句话让高平若有所思。他想起昨天在食堂,看到几个学生在拍新出的甜品,一边拍一边讨论哪个角度更好看。原来,学生们不只是在消费产物,更在消费可以分享的体验。
这么一想,高平心里渐渐有了方向。他决定先从学生最常去的几个地方开始琢磨,比如食堂门口、宿舍楼下,还有那个总是很热闹的篮球场。
把摊位变成社交点
说干就干。高平在食堂门口摆了张小桌子,但这次他没像往常那样直接把商品堆上去。他特意留出一半空间,摆上几个可爱的卡通立牌,还准备了拍立得相机。只要来看看产物的同学,都能免费拍张照带走。
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改变特别管用。很多学生被立牌吸引过来,拍照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问起旁边的产物。有个女生笑着说:“这个真有意思,我能和室友一起来拍吗?”
就这样,一个简单的销售摊位,变成了大家愿意驻足、交流的地方。高平发现,当学生们放松下来,有说有笑的时候,介绍产物反而变得容易多了。
接下来的几天,高平又试着在篮球场边做了个小活动。买不买东西不重要,只要能投进叁个球就有小礼物。场边很快就围满了人,欢呼声、笑声不断。这种热闹氛围本身,就是最好的广告。
让学生帮学生
不过高平最得意的一招,还是找了几位在年级里比较活跃的学生。他没给这些学生定什么硬性指标,就是请他们平时用的时候,如果觉得好,就跟同学聊聊使用感受。
这个方法比想象中还有效。有个班长在班群里随口提了句“那个新文具挺好用的”,第二天就有十多个同学来打听。学生之间天然就更容易信任,这种口碑传播比任何广告都管用。
高平现在算是明白了,想在校园里做好销售,关键不是一味地推销,而是真正理解学生的生活。他们喜欢什么,在什么地方停留,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信息——把这些弄明白了,事情就成功了一半。
现在路过校园,高平总会多留意几眼。看看公告栏里最近在办什么活动,听听学生们在讨论什么新鲜事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,都可能藏着下一个好点子。毕竟,最好的销售小妙招,往往就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