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车站旁弄堂内每次二百元
那天路过德州火车站,忽然想起朋友提过一嘴的小巷子。说起来挺有意思,火车站旁边那些弯弯绕绕的弄堂,总藏着些让人意外的玩意儿。
拐进巷口没走几步,就看见个老师傅蹲在墙角修自行车。他头也不抬地说了句:"打气两块钱,补胎十块。"我正纳闷他怎么知道我要问什么,旁边卖煎饼的大婶搭话了:"这老李头在巷口蹲了二十年,谁多看他一眼都能猜出来意。"
巷子里的烟火气
再往里走,景象就热闹多了。裁缝铺的老板娘正踩着缝纫机,嘴里念叨着"改个裤脚五块钱";理发老师傅拿着推子,在客人头上利索地走着线。最让我惊讶的是,巷子深处居然还有个老式照相馆,橱窗里摆着泛黄的照片。
"每次二百元就能拍组复古照。"照相馆老板倚在门框上,手里转着烟卷,"现在年轻人都爱来这儿找情怀。"说着指了指墙上新潮的婚纱照,传统和现代在这条巷子里倒相处得挺和谐。
巷子中间有家五金店,老师傅正给人配钥匙。他眯着眼对锁孔的样子,让我想起小时候街角的老师傅。"现在都用智能锁了,怎么还这么多人来找您?"我忍不住问。老师傅头也不抬:"再高端的锁,也得留个备用的门路不是?"
车站旁弄堂内每次二百元就能解决的事,在这儿还真不少。修鞋的、修表的、修电器的,清一色的老师傅,价钱都实在。有个大姐拿着破旧的电饭锅来修,老师傅检查后说:"换零件加手工,收你八十。"大姐直说比买新的划算多了。
快走到巷尾时,闻到一阵饭菜香。原来是家家庭小厨,老板娘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活。"一份盒饭十五,两荤一素。"她边颠勺边说,"附近打工的都爱来这儿吃,实惠。"
坐在简易餐桌前吃饭时,听见隔壁桌的快递小哥在聊天:"这条巷子啥都有,上次我手机屏碎了,花二百块就修好了。"另一个接话:"可不是嘛,车站附近就数这儿物价实在。"
巷子最深处有间老书店,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。店里堆满了泛黄的旧书,空气里都是纸墨香。"现在人都看电子书咯。"大爷笑着说,"不过还是有人爱来淘旧书,说是闻着纸墨味踏实。"
夕阳西下时,我走出巷子。回头望去,巷口的老师傅还在修车,只是换了个姿势蹲着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竟然藏着这么多生活的小智慧。或许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营生,组成了城市最真实的脉络。
火车站钟声响起,又一批旅客涌出站台。不知道会不会也有人像我一样,偶然拐进这条巷子,然后在某个小摊前停下脚步,发现这些藏在城市缝隙里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