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山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武夷山下叁百元的邂逅
那会儿我刚辞了工作,整个人像脱了线的风筝。买了张去武夷山的火车票,想着在茶山里走走,说不定能捋顺些思绪。没想到这一趟,倒让我撞见了些不一样的东西。
住在三姑度假区一家老旧的民宿,一晚八十。老板娘搓着麻将头也不抬:“隔壁那条街,晚上比白天热闹。” 她说的那条街藏着不少小茶馆,有些甚至没有招牌。
茶香里的缘分
就是在这样一家茶馆,我遇见了小雅。店里只摆着叁张桌子,她坐在最里面泡茶,手法熟练得像在弹古筝。“肉桂,水仙,还是大红袍?”她抬头问,眼睛亮亮的。那晚我点了最便宜的茶,正好叁百块——她后来笑话我,说那是她当天唯一的“大单”。
我们聊到很晚。她说自己从茶学院毕业,不想按家里的安排去大厂,就在这儿租了个小门面。“很多人觉得武夷山的浪漫很贵,”她往盖碗里注水,蒸汽把她的脸蒸得微微发红,“其实不用那么多,一杯好茶,一个聊得来的人,就够了。”
那叁百块钱,买到的何止是茶。
第二天她关店休息,带我去了一些游客不去的地方。我们沿着崇阳溪散步,水清得能看见底下的鹅卵石。她说这条溪水泡茶最好,软。我们在路边的农家吃饭,两人叁个菜,才花了六十。她指着远处的茶园告诉我,那些都是她同学家种的。“你看,武夷山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其实挺实在的。”
这句话让我愣住了。她连忙解释:“不是说钱,是说那种——刚刚好的感觉。” 不用太奢华,不必太计较,就像她泡的茶,温度刚好,时间刚好。
后来几天,我天天去她店里。有时喝茶,有时就帮她招呼客人。她教我怎么分辨岩茶的岩韵,我说这比品咖啡难多了。她笑:“因为你总想找个标准答案,可茶的味道,就像人跟人之间的感觉,是说不清的。”
离开前的晚上,我们又坐在她的小茶馆里。这次她没收钱,说是朋友价。窗外的武夷山轮廓在暮色里渐渐模糊,她突然说:“其实武夷山下叁百元的邂逅,很多人都有过。可能是茶,可能是一顿饭,或者就是这样的一个傍晚。”
我点点头,没说话。确实,这趟旅行花销不大,但收获的东西,很难用价格衡量。
回来后,朋友问我武夷山怎么样。我说挺好的,茶好喝。没提那段说不清道不明的相遇。只是偶尔泡茶时,会想起她说的“刚刚好”——那种不贵不贱、不浓不淡,恰好在那个时刻打动你的东西。这大概就是武夷山附近300块钱的爱情教会我的:有些价值,不在标价签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