邢台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生饮茶与课堂学习
最近在邢台几所中学里,课间休息时总能闻到淡淡的茶香。学生们不再急哄哄地冲向小卖部买汽水,而是拿出自带的玻璃杯,不紧不慢地泡上一杯绿茶或花茶。这个变化挺有意思的,让人忍不住想多聊两句。
我们班的小陈同学以前上课老犯困,第一节课还能坐得笔直,第二节课就开始“小鸡啄米”。自从他妈妈给他准备了个便携茶盒,情况完全不一样了。现在他课间会泡杯茶,站在走廊里边喝边望望远处的树。有次我好奇地问他:“这茶真有这么提神?”他眨眨眼说:“老师您试试,比咖啡舒服多了,不会心慌。”
茶香里的慢节奏
现在的学生确实太忙了,从早到晚课程排得满满当当。但有意思的是,那些开始喝茶的同学反而显得不那么焦躁了。隔壁班的李老师告诉我,他们班掀起了“茶叶交换”的小热潮——有的同学带来自家种的菊花,有的分享外婆做的桂花茶。课间十分钟,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带的茶叶,那场面倒像是小小的茶话会。
不过刚开始,也有老师担心喝茶会影响课堂纪律。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,带着茶杯进教室的学生,反而更懂得轻拿轻放。而且不知道你发现没有,当桌角放着一杯清茶,整个教室的氛围都会变得沉静些。那缕缕茶香飘在空气中,像是给紧张的学习按下了一个温柔的暂停键。
高二的王同学和我分享过他的感受:“握着温暖的茶杯,看着茶叶慢慢舒展,心里就静下来了。”这话让我想了很久,或许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——它不用大声说话,却能让人自然而然地安静下来。
茶杯里的学问
学生饮茶与课堂学习这件事,慢慢显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最明显的是下午的课堂,打瞌睡的同学明显少了。有学生开玩笑说,现在上课要是困了,就喝口茶提神,比掐自己胳膊文明多了。
更让我惊喜的是,这个简单的习惯还带来了别的收获。上周语文课讲到《红楼梦》里的茶文化,学生们讨论得特别起劲,纷纷拿出自己的喝茶经历来举例。历史课上提到茶马古道时,也有同学主动分享自己了解的各种茶叶知识。你看,生活里的体验就是这样自然地融入了学习。
当然,任何新鲜事物都需要时间慢慢磨合。学校特意请来营养师给同学们办了次讲座,教大家怎么健康饮茶——比如不要太浓,饭后隔半小时再喝,别用茶水送药。这些贴心的小提示,让家长们也放心了不少。
现在走过教学楼,偶尔会看见几个学生坐在长廊里边喝茶边讨论功课。那幅画面让人忍不住想起古人说的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。也许最好的学习状态,就是像品茶这样——不急不躁,在淡淡的回甘中慢慢体会知识的滋味。
说到这儿,我办公桌上的茶杯也该续水了。这不,课代表刚送来同学们的新作业,本子里还夹着几朵晒干的茉莉花,旁边工整地写着:“老师,试试这个,香得很。”看来,这片茶香还要在校园里飘很久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