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口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初中生一小时50元陪小孩
这几天在海口的家长群里,有个话题悄悄火了起来——初中生一小时50元陪小孩。我家楼下王阿姨上周就试了一次,她拉着我的手说:“哎呀你是不知道,那孩子比我闺女大两岁,两个人蹲在阳台逗仓鼠能玩一下午,可算能让我安心做个面膜了。”
说实话,刚开始听到这个价钱我也愣了。现在随便点个外卖都要叁四十,请个大学生家教更贵,可这些初中生只要五十块?这价格确实让人心里犯嘀咕。
这钱花得到底值不值
我特意去问了几个请过初中生陪玩的家长。李姐家的儿子今年五年级,每个周末都有个初二男生来陪他打篮球。“刚开始我也担心,毕竟都是半大孩子。没想到那孩子特别懂事,上次我儿子摔了一跤,他立马从包里掏出创可贴。”李姐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照片,“你看,现在两个孩子处得像亲兄弟。”
另一位家长张哥的想法更实在:“说白了就是给孩子找个玩伴。现在都是独生子女,整天对着颈笔补诲,眼睛都快看坏了。找个初中生陪着,既能带着玩,又能顺便辅导作业,这笔账算下来其实挺划算。”
不过也有家长持不同意见。赵老师就皱眉头:“初中生自己还是孩子呢,万一照顾不好怎么办?再说了,这个‘海口初中生一小时50元陪小孩’的事儿,总觉得不太正规。”
这话倒是提醒了我。价格确实诱人,但安全问题不能忽视啊。
孩子们怎么想的
我找到几个正在做这个的初中生聊了聊。初叁的小林告诉我,他每周陪两个小朋友:“一个是二年级的男孩,我教他做作业、陪他踢球;另一个是幼儿园的小姑娘,主要就是陪她画画、做手工。”
“那家长放心吗?”我问。
小林笑了:“刚开始肯定不放心啊。但每次去的时候,家长都在家。后来熟悉了,有时候他们临时出门买个菜,也会让我帮忙看一会儿。”他顿了顿,“其实我们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——绝对不单独带小朋友出门,这是底线。”
初二的小雯说得更实在:“我就是喜欢小朋友。每次看到他们开心地喊‘姐姐来啦’,心里就特别暖。而且这笔收入让我能自己买喜欢的书,不用总是向爸妈要钱。”
听着他们的讲述,我突然觉得,这事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靠谱。
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新鲜事物都需要规范。就像前阵子热议的初中生一小时50元陪小孩这个话题,既不能一棒子打死,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。
隔壁陈阿姨最近想出了个新办法:“我现在固定请楼上的初中生陪我孙女,但会要求他妈妈也在家。这样既给了孩子锻炼机会,又有大人照应着。”这个方法很快在小区里传开了,不少家长都在效仿。
看来啊,很多事情都是在实践中慢慢完善的呢。
夜幕降临,小区花园里又传来孩子们的笑声。几个初中生正带着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,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或许,这种陪伴的价值,真的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。毕竟,成长的路上,有个懂你的哥哥姐姐陪着,应该是件很温暖的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