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棱那里有站小巷的,穆棱那条有站的小巷
穆棱那里有站小巷的
朋友前些天突然问我:"你知道穆棱那里有站小巷的吗?"我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,脑海里像放电影似的闪过许多画面。这条小巷啊,说起来可有意思了。
穆棱那条有站的小巷,其实不算长。从南到北慢慢走,也就一支烟的工夫。可你要是真这么走,怕是半路就得停下来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下雨天会映出屋檐下红灯笼的影子。巷子窄的地方,两边住户打开窗户,几乎能隔着巷子握手。
为什么叫"有站的小巷"呢?这里头有个说法。早些年巷口有个老式公交站牌,后来公交车改道,站牌拆了,名字却留了下来。现在巷子中间还有个小杂货铺,老板娘总在门口摆两张长凳。路过的人买不买东西都爱坐会儿,这也成了新的"站"。
住在巷尾的李大爷最爱讲古。他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这条巷子可热闹了。早晨五点多,赶早班的工人在站牌下挤作一团,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。卖豆浆油条的摊子前冒着热气,那时候站台上飘着的都是食物香气和期待。
如今巷子安静多了,但那份烟火气还在。清晨六点,王阿姨准时推开窗给吊兰浇水;对面二楼会飘出煎蛋的香味。送报纸的摩托车七点到巷口,车轮压过石板的声响像闹钟。这些日常构成了小巷的呼吸。
最让我留恋的是黄昏时分。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,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追逐着光斑。下班回来的人们不急着进屋,靠在电线杆上聊几句。这时候站在巷子里,能闻到各家的饭菜香,能听见锅铲碰撞的声音。这种味道和声音,比任何音乐都让人安心。
去年冬天巷子整修,工人打算把凹凸不平的石板全部换掉。住了四十多年的老街坊们不约而同地站出来,最后只换了少数破损严重的。大家都说,这些磨得光滑的石板踩着踏实,每一块都认识你的脚印。
有时候想想,穆棱那条有站的小巷像极了生活本身——看似普通,细细品味却别有洞天。它不急着让人到达什么地方,反而教会人如何在途中停留。那些看似偶然的驻足,往往成了最珍贵的相遇。
前两天又路过,看见新搬来的年轻人在巷口拍照。他们或许也听说了这条巷子的故事,想留住些什么。其实啊,这条巷子最动人的不是风景,而是它让匆忙的世界在这里慢下来的那份温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