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门品茶上课群,江门茶道学习交流圈
最近被啦咩朋友拉进一个叫“江门品茶上课群”嘅微信群,刚开始以为又系普通吹水群,点知蹲咗几日发现,哩度真系有料到。
群主阿明系个九零后,屋企在新会做陈皮生意,自己又对茶痴迷。佢话:“建群唔系为咗卖货,系想搵班真心中意饮茶嘅人,一齐学点品,唔好浪费咗手中杯茶。” 群里嘅人好杂,有退休嘅阿叔阿婶,有朝九晚五嘅后生仔女,甚至有几个开茶室嘅老板。大家每日得闲就喺度分享自己今日饮咩茶,遇到咩问题,随手拍张相就丢上群。
从“饮”到“品”,一字之差嘅转变
我印象最深系一次对于“鸭屎香”嘅讨论。有个新入群嘅妹妹仔问:“个名咁难听,点解咁香噶?” 结果唔单止群主出嚟科普,几个资深茶友轮流发语音,从凤凰单丛嘅品种讲到“鸭屎”其实系土名,形容一种特殊嘅香气。有人即刻晒出自己冲泡嘅照片,教大家点样用盖碗先能最好地激发出佢嘅兰花香。哩种氛围,就真系像一个开放式嘅课堂,冇压力,但系收获满满。
慢慢哋,我发现自己饮茶嘅习惯变咗。以前就系抓一撮茶叶,冲满热水,解渴就算。而家会留心睇下干茶嘅形状,闻一闻热杯后嘅茶香,再小口试下个滋味。群里成日讲嘅“茶韵”,我开始有咗一滴滴切身嘅体会。哩个江门茶道学习交流圈,确实让我对身边嘅茶,有咗全新嘅认识。
上个月,群里面仲组织咗一次线下活动,去咗潮连一间老宅改造嘅茶室。十几个人围住一张大茶台,阿明带咗几款唔同年份嘅普洱,从新茶嘅凛冽饮到老茶嘅醇厚。有个阿叔饮到一款十年陈嘅生普时,眯起眼感叹:“哎呀,哩种米汤感,真系难得。” 我当时就坐喺佢隔离,饮到同一泡茶,突然就明白咗佢讲嘅“米汤感”系咩意思——就系那种滑滑哋、带住厚度嘅茶汤滑过喉咙嘅感觉。哩种体验,系睇几多篇文章都替代唔到嘅。
有人可能会问,江门本身唔系普洱或者单丛嘅原产地,点解会有咁浓厚嘅饮茶氛围?我觉得,正正因为江门水系发达,历史上有好多人走出去,又带翻嚟唔同嘅饮食文化,加上新会陈皮嘅底蕴,大家对“品味”哩件事,天生就有种亲近感。饮茶,品味嘅唔单止系杯中物,更系一份慢落嚟嘅心情,同埋人与人之间嘅连接。
而家我每日都会打开个群睇下,已经成为一种习惯。有时见到有人问出自己曾经有嘅疑问,会忍唔住打下几行字分享下自己嘅心得。哩个群,就像一个永远唔会放学嘅江门品茶上课群,每个人既系学生,又系老师,喺一杯又一杯嘅茶里面,分享住各自嘅生活同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