塔城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塔大附近有座炮楼
那天我在塔大后街买奶茶,听见两个新生指着远处那栋灰扑扑的圆柱形建筑嘀咕:"听说那儿叫炮楼?"老板娘边封杯口边笑:"都这么叫十来年啦。"
其实那栋楼正经名字应该是"塔城大学学术交流中心",可这名字在学生们嘴里从没流行起来。灰白色墙体带着风吹雨淋的痕迹,窗户排列得密密麻麻,最奇特的是楼顶真有个瞭望塔似的结构,远远看着像军事碉堡和历史建筑的混血儿。
炮楼的前世今生
我特意找了位留校任教的学长喝酒,叁杯下肚他才打开话匣子。原来这栋楼是二十年前建的,当时设计师可能想搞点创新,把现代元素和本地戍边文化硬凑在一起。结果落成后,学生们看见那个突兀的塔楼就乐了——这不活脱脱像个炮楼吗?
更逗的是,这楼最初确实是给研究生当宿舍用的。你想啊,半夜赶论文的学生站在塔楼窗户前,手电筒光无意中扫来扫去,远处看真有点像信号灯。久而久之,各种段子就传开了,有人说在炮楼通宵赶论文特别容易灵感爆发,也有人说见过顶楼有白影飘过。
现在这栋炮楼早就改了用途,变成行政办公室和资料室。但每年开学,还是会有新生专门跑来打卡。二楼拐角那间档案室我常去,每次推开沉重的木门,都能闻到旧纸张和时光混杂的气味。
藏在细节里的故事
有回我帮老师去炮楼取材料,注意到门卫大爷的钥匙串上挂着个小炮楼模型。他得意地说这是学生送的毕业礼物:"那孩子说在这栋楼里熬了叁年,终于考上博士了。"
最让我触动的是楼梯转角那张褪色的值班表,密密麻麻的名字里藏着多少人的青春。或许在很多校友记忆里,炮楼不光是怪谈发源地,更是他们挑灯夜战的见证者。那个总在传说中出现的顶楼,其实堆满了过期档案,但永远有人相信里面藏着秘密。
上次回塔城,发现炮楼周围新开了不少网红奶茶店。透过奶茶店的落地窗看出去,那栋灰扑扑的建筑在新潮招牌映衬下,反倒显得更沧桑了。几个穿着学士服的学生正以炮楼为背景拍照,摆出射击的搞怪姿势。
奶茶店小哥说常有人问起那栋楼,他都会讲同样的故事。我突然觉得,或许每所大学都需要这么个地方,不需要多华丽,只要足够特别,就能成为记忆的锚点。就像此刻,我握着温热的奶茶,隔着一条街望向塔大附近有座炮楼,忽然理解了它存在的意义——不是地图上的坐标,而是很多人青春里共同的路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