钦州那里有站小巷,钦州那条有站的小巷
说起钦州那条有站的小巷,很多老钦州人都会露出会心一笑。这条巷子藏在老城区里,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骑楼,墙皮斑驳,却透着生活的温度。
我头一回听说钦州那里有站小巷,还是从一位开摩的的老师傅那儿。他当时咧嘴一笑,眼睛眯成一条缝:“你说那个地方啊,就在旧邮电局后头拐进去,巷口有棵大榕树,好找得很。” 按照他的指点,我果然找到了。巷子确实不显眼,要不是巷口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榕树,很容易就走过了。
巷口的老榕树
那棵榕树是真大,树荫能罩住半条巷子。树底下总有叁五老人坐着下棋、摇着蒲扇闲聊。我每次路过,都会放慢脚步。有位阿公见我面生,主动搭话:“后生仔,找地方啊?”我点点头。他笑着说:“这条钦州那里有站小巷,别看它旧,可是个有意思的地方。”他指了指巷子深处,“再往里走,有家做了叁十年的云吞面,汤头那叫一个鲜。”
往里走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是各种小铺子。修鞋的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一锤一锤地敲着鞋底;杂货店老板娘在门口择菜,和邻居拉着家常。生活气息扑面而来,让人不自觉地放松下来。
巷子里的声音
在钦州那条有站的小巷里,声音是最生动的。清晨是自行车铃铛“叮铃铃”响,送菜的、上学的人们开始忙碌;中午安静些,只有风扇“呼呼”转着;傍晚最热闹,炒菜的“刺啦”声、孩子的嬉笑声、电视新闻声混在一起,像首生活的交响曲。
常有人说,现在城市变得太快,老地方越来越少了。但在钦州那里有站小巷这样的地方,还能找到从前的影子。它不像新建的商业街那样整齐划一,却有种乱中有序的美。晾衣绳横跨巷子,挂着各色衣裳;盆栽绿植摆在窗台,沐浴着阳光。
我也成了这条巷子的常客。周末常来那家老云吞面馆,老板都认得我了。“老样子?”他问。我点点头,找个靠窗位置坐下。看着窗外人来人往,听着市井的嘈杂,反倒觉得特别踏实。这可能就是老巷子的魅力吧,它不完美,但真实。
有次下雨,我躲在巷口的屋檐下。一位阿姨热情地招呼我进她家小店避雨,还倒了杯热茶。我们聊起来,她说在这条巷子住了一辈子,见证了多少变化。“新楼盖了又盖,但这条钦州那条有站的小巷还是老样子。”她说这话时,眼里有光。
如今每次朋友来钦州,我总会带他们去这条巷子走走。不必说什么历史典故,就这么随意逛逛,吃碗云吞面,看看老手艺人的功夫,感受最地道的钦州生活。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藏着这座城市的魂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,昏黄的灯光把影子拉得很长。我又路过那棵大榕树,下棋的老人已经散去,只剩下棋盘静静地摆在石桌上。明天,这里又会迎来新的一天,继续它平凡却动人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