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在陌生城市怎么找姑娘,异地他乡如何认识朋友
刚来广州打工那会儿,每天收工回到出租屋,对着空荡荡的天花板发呆。手机通讯录翻来翻去,除了老家几个哥们,就是工作上认识的点头之交。这种日子过了两个月,实在憋得慌,周末干脆背着包满大街溜达。
有次在珠江新城转悠,看见一群年轻人围着玩滑板。我站旁边看了十来分钟,有个戴鸭舌帽的小哥滑过来问:“哥们,试试不?”当时心里挺打鼓的,但又想着来都来了,就跟着他们学基础动作。后来每个周末都去那报到,现在这批人里出了两个能一起喝酒吐槽的真心朋友。
从兴趣圈打开局面
其实在陌生城市怎么找姑娘这事儿,本质上和在异地他乡如何认识朋友是一个道理。关键得找到能自然产生交流的场景。像我后来参加过的羽毛球群、读书会,甚至豆瓣同城的手工皮具课,都遇到过聊得来的朋友。重要的是别把自己关在屋里,得让别人有机会看见你。
我们工地有个老师傅说得挺在理:“年轻人谈恋爱处朋友,跟钓鱼一个理——得找对水塘。”他说的水塘,就是那些能让你放松展示真实状态的场合。上周项目部新来的实习生,就是在公司组织的徒步活动里,跟隔壁行政部的姑娘看对眼的。
当然也不是非要刻意参加活动。我们楼下便利店老板是潮汕人,有次买烟时多聊了两句工夫茶,现在每次路过都会喊我喝杯茶。这种邻里间的温暖,往往比正式社交更让人踏实。
有时候觉得,在陌生城市建立关系就像种菜——不能急着拔苗助长。先得把土松好,该浇水浇水,该施肥施肥,剩下的交给时间。现在微信里存着常去的肠粉店老板,篮球场认识的球友,还有总在小区遛金毛的大姐,这些零零碎碎的联系,慢慢就把异乡变成了第二故乡。
前两天和滑板圈认识的朋友大排档喝酒,他说当初要是没鼓起勇气邀我试滑板,可能到现在还是陌路人。这话让我想起老家乡亲常说的“见面叁分情”,人与人之间的缘分,总得有人先往前迈一小步。
现在偶尔还会路过珠江新城那个滑板场,看到新来的年轻人怯生生站在场边,就像看到当初的自己。这时候总会过去搭句话:“试试不?我这儿还有个护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