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什玩维妹的地方,喀什游玩维族妹妹的地点
要说喀什哪里能找到维吾尔族姑娘一起游玩,这事儿还真得从头说起。记得我第一次来喀什古城,站在阿热亚路的路口,就被满街的艾德莱斯绸裙摆晃花了眼。几个维吾尔族姑娘说笑着从身旁走过,裙摆上的石榴花图案跟着脚步摇曳,像极了这片土地的热情。
转角遇到家茶馆,漆成绿色的木门半开着。我刚在花毡上坐下,隔壁桌的维吾尔族姐妹就递来一盘黄澄澄的馕。"新烤的,"她们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笑着说,"配玫瑰花酱最好。"这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。原来她们是附近服装店的绣娘,趁着午后休息来喝茶。聊得高兴了,还教我怎么用艾德莱斯绸在头上系出花样。
巴扎里的巧手姑娘
后来混熟了才发现,喀什玩维妹的地方其实就在生活里。老城百年茶馆的露台上,经常能遇见边打手鼓边哼歌的维吾尔族女孩。有个叫阿孜古丽的姑娘特别爱教人跳舞,说"手腕要像揉面团一样软",结果我学了半天,动作还是像在甩羊鞭。
手艺活倒是学成了几样。在职人巴扎,留着长辫子的阿伊莎手把手教我做土陶。她捏着陶坯慢慢转,轻声说:"泥土记得你的温度。"晾坯的时候,她指着巷子深处:"我奶奶的馕坑就在那儿,刚出炉的芝麻馕配砖茶,是咱们这儿最地道的下午茶。"
慢慢我懂了,与其说是"喀什玩维妹的地方",不如说是走进她们的生活。在东门巴扎帮着阿丽娅晾葡萄干时,她教我挑哈密瓜的诀窍:"纹路要像叶尔羌河的波纹,这样的瓜才甜。"晾房里的葡萄串像翡翠珠子,她随手摘几颗让我尝,指尖还沾着阳光的味道。
现在再去喀什,我会直接去古丽们常聚的果园。杏树下铺块毡子,她们带来妈妈做的巴哈力蛋糕,我捎些新鲜无花果。最近学了个新词"恰克恰克",是维吾尔姑娘们说悄悄话时的打趣话。伴着都塔尔的琴声,看她们睫毛在阳光下扑闪,忽然觉得这片土地的美好,都在这些闪闪发光的日常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