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平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附近中学生家教收费50每小时
最近在家长群里看到一条消息:“兴平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”,旁边还附了张学生举着家教牌子的照片。这孩子穿着校服,站在街角,脚边用粉笔写着“家教辅导,50元/小时”。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价钱是不是太便宜了?
我家隔壁单元就住着个重点中学的老师,去年请他给孩子补数学,开口就是叁百块一小时。这么一比,附近中学生家教收费50每小时,简直和白捡差不多。可转念一想,这价钱靠谱吗?
家教市场的两个极端
现在教育培训真是冰火两重天。那些挂着“金牌教师”头衔的,动不动每小时要价叁五百。可另一边,像兴平这个14岁学生开出的价钱,又低得让人心里打鼓。我特意问了在教育局工作的老同学,他说现在确实有不少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,特别是寒暑假期间。
“这些孩子自己刚从题海战术里杀出来,解题思路反而更贴近同龄人。”老同学在电话里这么说,“但家长最担心的是,这么便宜会不会教得不认真?”
这事让我想起上个月在超市遇到的张阿姨。她家孩子去年就找了个大学生家教,也是50块一小时,结果期末数学居然从七十多分提到了九十多。“那孩子讲题特别有耐心,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,两个人像同学一样讨论题目。”张阿姨边说边往购物车里放零食,“说是要给小老师准备点吃的。”
价钱背后的故事
后来我辗转联系到发那条消息的家长。原来照片里举牌子的男孩叫小宇,今年刚中考完,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。他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,家里条件一般。小宇想趁着暑假挣点钱,给自己买台笔记本电脑,顺便攒点高中的生活费。
“开始我们也觉得50块太低了,但孩子说就当是锻炼自己。”小宇妈妈在电话里语气里带着心疼,“他每天备课到很晚,把初中叁年的笔记都整理出来了,比有些专业家教还认真。”
说来也巧,我同事上周末在图书馆还真见过这样的场景。一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在给小学生讲题,两个孩子头挨着头,时不时传出笑声。“那孩子讲题特别生动,用游戏里的角色比喻应用题,连旁边写作业的我都听入迷了。”同事周一上班时还在感慨,“现在这些孩子真不能小看。”
不过话说回来,这么低的家教收费确实引发了一些讨论。我表姐就在重点中学当老师,她说这个价钱可能会扰乱本地的家教行情。但转头又说:“要是真能帮到人,孩子自己也得到锻炼,倒也是件好事。”
前两天又在小区公告栏看到新贴的家教广告,这次是个高二女生,开的价钱也是50元每小时。看来附近中学生家教收费50每小时,正在成为一股新趋势。不知道这是暂时现象,还是会持续下去。家长们都在观望,既希望孩子能接受实惠的辅导,又担心教学质量打折扣。
这件事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,我们那时候哪有家教这个概念。不会的题都是找班上学得好的同学问,有时候放学一起写作业,互相讲讲题。现在倒好,教育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,动辄几百块一小时的补习费,让普通家庭直呼吃不消。也许这些中学生家教的出现,反倒让教育回归了最朴素的本质——互帮互助,共同进步。
晚饭时和邻居聊起这事,她家孩子正在读初二,最近数学有点跟不上了。“要不咱们也试试找这样的家教?”邻居夹着菜若有所思,“反正比培训班便宜多了,要是效果不好也不心疼。”她这话说得实在,现在大城市的补习班,随便报个名都要上万块,普通工薪阶层真是压力山大。
夜深人静时我又想起那张照片,那个站在街角举着牌子的少年。不知道这个暑假过去,他能不能如愿买到心仪的笔记本电脑。更想知道,那些请他当家的孩子,新学期会不会有令人惊喜的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