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山女骑手外卖一小时一单怎么叫,舟山女骑手外卖接单频率多高
这几天刷手机,总能看到大家在讨论一个话题:舟山的女骑手,跑外卖一小时怎么就接一单?这事儿听着确实有点让人纳闷。按理说,送外卖不都是风风火火,争分夺秒的吗?
我有个亲戚家妹妹就在舟山做骑手,前几天跟她聊起这个,她才跟我倒起了苦水。她说:“姐,你是不知道,我们这跟大城市可真不一样。”她告诉我,舟山是个海岛城市,本岛虽然热闹,但地方就那么大,更别提还有那么多分散的小岛了。
订单量没那么集中
她给我算了一笔账。在北上广深那样的大城市,一个商圈可能同时冒出上百个订单,骑手在同一个地方就能接好几单。但在舟山,特别是像普陀山、嵊泗这些离岛区域,订单都是零零散散的。有时候在一个小区等上十几二十分钟,才等来一单。
而且啊,舟山的旅游旺季和淡季特别明显。夏天的时候,游客多得不得了,订单量还能看;一到冬天,街上人都见不着几个,更别说点外卖的了。她苦笑着说:“去年冬天,我有过在沉家门整整一个小时,就送了一单麻辣烫的经历。”
说到这里,她叹了口气:“有时候看着手机屏幕上半天没动静,心里那个急啊。可是急有什么用呢?总不能凭空变出订单来吧。”
距离真是个问题
她还提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——距离。在舟山,经常要跨岛配送。比如从定海送到朱家尖,光是坐船来回就要个把小时。这要是在大城市,同样的时间都能跑五六单了。
“有一次我接到一个从东港送到桃花岛的订单,”她回忆道,“光是等船就等了四十多分钟,再加上航行时间,送到客人手里都快两个小时了。虽然这一单的配送费高些,但这一下午基本上就搭进去了。”
这么一想,确实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外卖单量不高的情况了。地理条件摆在这儿,这是硬伤。
不过她也说了,现在平台也在想办法优化,比如会把同一个方向的订单尽量打包给一个骑手。但是离岛的订单,还是免不了要单独跑一趟。
女骑手的特殊性
聊着聊着,我们说到了女骑手这个身份。她说,女骑手在接单上确实会有些不同的考量。比如晚上八九点之后,她们一般就不接偏远地方的订单了,特别是那些要上山下岙的地方。
“安全最重要嘛,”她说,“虽然少接几单,但是心里踏实。我们这行的姐妹都挺注意这个的。”
而且女骑手往往更细心些,对待客人也更有耐心。她说有个老主顾就特别喜欢点她的单,因为她每次都会细心检查餐品有没有洒漏,还会跟客人确认送达位置。“虽然这样会多花一两分钟,但是客人满意,我们自己也开心。”
听了她这些话,我突然明白了。所谓的接单频率低,背后有太多因素的影响了。地域特性、天气状况、时间段,还有骑手个人的选择,都在起作用。
现在想想,单纯用每小时接单量来衡量骑手的工作状态,确实有点片面了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,每个骑手也都有自己的故事。在舟山这样的海岛城市做骑手,跟在内陆城市完全是两码事。
下次再看到舟山女骑手的外卖故事,或许我们可以多一份理解。她们每天穿梭在海风习习的街道上,爬着坡,等着船,用自己的方式在这座美丽的海岛城市努力生活着。每一单背后,都是实实在在的付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