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辉大学城600元叁小时服务,附近600元叁小时服务
这两天路过卫辉大学城附近,电线杆上贴着一张有点模糊的广告,上面写着“600元叁小时服务”的字样,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箭头。说真的,第一眼看到这个价格,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现在还有什么服务是叁小时六百块的?这价格说贵不贵,说便宜吧,也不太便宜。
正好有个在附近开店的朋友老李,我干脆走进他店里打听。老李一边擦着杯子一边笑:“你也看见那些小广告了?这阵子贴得到处都是。”他压低声音说,“前两天有学生来买东西时提起,说是新开的自习室在搞促销。”
实地去看看情况
跟着广告上的指示拐进小巷,果然在二楼找到一家新装修的自习室。前台坐着个年轻姑娘,见我站在门口张望,笑着招呼说现在试营业期间有优惠。“我们这按时段收费,六百块能包一个单人隔间叁小时,还送咖啡和点心。”
隔着玻璃门往里瞧,里头装修得确实精致,每个座位都是独立的小隔间,配着护眼台灯和电源插座。不过说实话,这价格在学生群体里不算亲民。现在普通自习室半天也就二叁十块钱,就算是高端点的,一百块也能坐一天了。
老板娘看出我的疑虑,解释说他们主打的是沉浸式学习环境:“我们这隔音做得特别好,每个座位都配了空气净化器,网速也是千兆的。特别适合需要高度专注的备考族。”她指了指里间,“那几个都是准备考研的,已经连着包了半个月的下午时段。”
正说着,有个男生从里间出来接水,我顺便和他聊了两句。他说自己是附近医学院的,正在准备执业医师考试:“贵是贵点,但在这效率确实高。我们宿舍太吵了,图书馆又总是没座位。”他算了笔账,“要是每天来叁小时,一个月就得六千,确实肉疼。所以我只在考前冲刺阶段来。”
这倒让我想起现在年轻人消费习惯的变化。他们更愿意为特定的需求买单——既然要学习,就找个最能保证效率的地方。就像有人会花几百块买节健身私教课,有人愿意为更好的学习环境付费。
从自习室出来,又在大学城周边转了转。这一带各种针对学生的服务真是五花八门,有按小时收费的健身舱,有提供安静空间的阅读室,都在尝试用差异化服务吸引顾客。说到底,现在学生们需要的已经不只是个能坐的地方,而是能真正满足他们特定需求的场景。
回到老李店里,他好奇地问我都看到了什么。我把见闻一说,他若有所思:“现在做生意还真得琢磨透顾客想要什么。”他指着窗外来来往往的学生,“这些年轻人,愿意为什么花钱,不愿意为什么花钱,心里都清楚得很。”
天色渐晚,大学城周边的灯光次第亮起。那些亮着灯的店铺里,或许正有人为提升那么一点效率、获得更好体验而付费。这六百元叁小时的服务,说到底不过是市场细分下的一个选择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