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阴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华阴站前老街印象
华阴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。每次出站一抬眼,就能看见那条老街斜斜地伸出去,像本被翻旧了的书,等着人慢慢读。
巷口总飘着吃食的香味。有个大爷支着叁轮车卖肉夹馍,面饼烤得金黄酥脆,剁肉时刀磕在案板上梆梆响。他见人路过就笑呵呵喊一声:“刚出炉的!”这话我听了少说也有十年。往里走几步,修鞋摊的王师傅还坐在老位置,鼻梁上架着副老花镜,手里拿着锥子麻线,慢悠悠地修补一双磨破了后跟的皮鞋。巷子窄,两边的墙挨得近,二楼住户晾的衣服几乎要碰到一起。
巷子深处的老手艺
再往里走,声音就多了起来。剃头铺子里电推子嗡嗡响,杂货店门口收音机放着秦腔,还有几家招牌褪了色的旅馆。这些旅馆有些年头了,听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的,那会儿华阴老站热闹得很。现在虽然冷清了,但价格便宜,几十块就能住一晚。巷子里的石板路被踩得光滑,下雨天会泛起一层水光。墙角青苔长得厚实,几只猫蹲在窗台上打盹,对来往的人爱搭不理。
我常想,这条巷子就像个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家,见过南来北往的客,听过四面八方的口音。它不急着跟上外头的节奏,就这么按自己的步子过日子。有次我问肉夹馍大爷为啥不搬去新街面,他一边擦汗一边说:“这儿挺好,熟客都认这个地方。”也是,这条华阴站前老街印象,早就刻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了。
巷子中段有家面条店,老板娘下面时动作特别利落。抻面、下锅、捞起、浇汤,一气呵成。她认得不少常客,有人进门不用开口,她就朝后厨喊一声:“宽面,多放辣子!”店里的桌椅还是老式木头的,边角磨得发亮。墙上挂着旧照片,是很多年前拍的,那时的巷子更窄,但人来人往更热闹。
傍晚时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旅馆亮起灯箱,修鞋摊收了工,只剩几家小吃店还开着。从巷尾往回看,火车站候车室的灯光透过树叶洒下来,明明暗暗的。偶尔有火车经过,轰隆隆的声音由远及近,又慢慢远去。这华阴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日复一日地看着列车到站离站,迎来送往,自己却始终留在原地,保持着那份从容。
天色完全暗下来时,我走出巷子回头望。巷口那盏路灯刚亮,昏黄的光照在斑驳的墙面上,投下长长的影子。明天一早,肉夹馍的香味又会飘起来,修鞋摊的锤子声还会响起,这条巷子又将开始它平凡而踏实的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