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封哪里有200元爱情,200元开封能找爱情吗
走在开封的街头,突然被个戴鸭舌帽的大叔拦住:“小伙子,200块钱带你找爱情,去不?”我差点把手里刚买的灌汤包甩他脸上。这年头,连爱情都能明码标价了?
转身钻进书店,碰巧看到本泛黄的《东京梦华录》。书里记载着北宋时的开封城,青年男女在元宵灯会相遇,男孩送女孩一盏手扎兔子灯,女孩回赠手帕香囊。那时候的感情,哪需要200块当敲门砖。
老城墙下的烟火人间
沿着包公湖溜达,遇见个摆摊画素描的老爷子。聊起200元爱情这茬,他乐得毛笔都拿不稳:“我跟我老伴儿,当年就在相国寺市场认识的。她买布差五毛钱,我刚好排后面。现在?五毛钱掉地上都没人捡喽。”
说着他翻开写生本,指着一对牵手的银发夫妻:“瞧见没?昨儿个在鼓楼广场画的。老爷子每天带老伴儿听豫剧,两张票刚好200。这算不算200元爱情?”
晚风吹过湖面,我突然有点开窍。或许问题不该是开封哪里有200元爱情,而是我们把这200块用在了什么地方。
夜市摊前的顿悟
书店街夜市烟雾缭绕,炒凉粉的铲子声此起彼伏。小情侣为多加个烤面筋争执着,最后男孩偷偷多扫了两块钱。老板娘眨眨眼,往袋子里多塞了串鱼豆腐。
坐在油腻的塑料凳上,我想起刚工作那会儿追姑娘。揣着仅有的200块,带她去清明上河园看打铁花。门票早忘了多少钱,只记得她看见漫天火星时亮晶晶的眼睛。
旁边桌的大姐正视频:“闺女别信那些乱七八糟的!你爸当年就用辆二八大杠把我娶回家了...”话音未落,她丈夫慌慌张张举着糖糕跑过来:“快尝尝,排了半小时队呢!”
手机突然震动,朋友发来定位:“速来!发现个200块能呆整天的好地方。”导航显示是家社区书屋,落地窗外梧桐正黄。
推门时风铃轻响,几个年轻人散在角落。有人整理书架,有人逗弄橘猫,收银台小黑板上写着:“任意消费坐整天,200元办月卡”。穿汉服的姑娘正教男友装订古籍,两人手上都沾着糨糊。
要了杯菊花茶,听见后桌奶奶们聊天:“现在小年轻总说找不到对象,咱当年在棉纺厂,午休跳会儿交谊舞不就成了?”
翻着开封老照片集,看见1978年的鼓楼。那时年轻人穿着的确良衬衫,在广场上交换诗集。忽然觉得,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200元爱情——可能是几斤粮票,可能是两张电影票,也可能就是深秋午后,共享的这杯热茶。
暮色渐浓时,书屋暖黄灯光次第亮起。那对整理古籍的情侣终于完成作品,男孩用染着金粉的手给女孩别上发簪。窗外,200元能买叁十个灌汤包,能打二十趟出租车,但此刻,他们笑着的模样让我想起包公湖画师的话:“真心啊,从来不在价签上。”
回家路上经过婚介所,尝贰顿屏滚动着“高端会员限时优惠”。我加快脚步,手机里朋友又发来消息:“周末龙亭公园菊展,门票40,去不去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