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中各区品茶工作室,晋中各地茶室品茗体验
说起晋中的茶文化,那可真像老陈醋的香味——藏在巷子深处,却总让人惦记。前两天路过榆次老城,瞧见一家挂着竹帘的品茶工作室,忽然就想跟大伙聊聊这事儿。
从一间工作室说起
那家工作室门脸不大,推门却别有洞天。穿棉麻褂子的茶艺师正用盖碗冲泡武夷岩茶,动作行云流水。有位大哥端着闻香杯琢磨半天,突然乐了:"这茶汤透亮得能照见人影儿。"这话引得众人都笑了。其实在晋中,这样的品茶工作室如今越发多了起来,成了朋友们偷闲的好去处。
往南走到太谷,茶室又是另番光景。红木博古架上摆着本地特产壶瓶枣,与紫砂壶相映成趣。记得有回碰见位银发老人,他慢悠悠烫着茶杯说:"早些年咱们这儿只认花茶,现在不同喽——年轻人带着金骏眉来,咱也跟着开眼界。"确实,晋中各地茶室品茗体验的丰富程度,这几年简直像雨后春笋。
平遥古城的茶席则更显江湖气。长条茶案旁挤着天南地北的游客,茶掌柜边分汤边说段子:"咱这茶台比县衙门槛还磨得光溜。"顿时满堂喝彩。不过要说最特别的,还得数灵石人家。他们总爱在茶桌上摆块当地捡的纹理石,茶香混着山野气息,倒真应了"天地人"叁才的和合之道。
有次在介休张壁古堡附近的茶室,见老板用本地烧制的黑陶罐存茶。他拍着罐身解释:"这土坯呼吸得当,存出来的茯砖别有风味。"后来才知他原是煤矿技术员,转型开茶室后,把科学精神都用在了研究存茶湿度上。您说是不是挺有意思?
眼下虽已入秋,祁县某家庭院里的茶席却正热闹。竹筛里晾着刚拆封的普洱,几位茶友围炉烤着枣泥月饼。穿堂风掠过屋檐下的风铃,把茶香送出去老远。这般光景,倒让我想起《茶经》里说的"精行俭德"——只不过在晋中人这儿,更添了几分黄土高原的踏实劲儿。
转眼暮色四合,茶室里亮起暖黄的灯。玻璃壶里翻腾着老白茶,有人说起明天要赶早去太原出差,手上却还攥着茶杯不舍得放。其实啊,这些散落在晋中各地的品茶工作室,早不只是卖茶的铺子,倒像是城市脉搏的跳动处,藏着咱们山西人粗粝外表下的那点细腻心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