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武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灵武200元的情感故事
灵武城西的老汽车站旁边,有家叫作“转角”的旧书店。叁十岁这年夏天,我总看见一个穿蓝布裙的姑娘坐在店门口的台阶上读书,手边放着两块钱一瓶的桔子汽水。
那天暴雨突至,她抱着书躲进我开的面包店檐下。水滴从她发梢滑进书页里,晕开了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的标题。“这书我读了四遍。”她擦着额前的水珠说,“每次都觉得200块钱的爱情和20万的没什么不同。”
旧书页里的票据
后来她常来店里买叁块钱的豆浆,坐在靠窗位置看书。有次书里飘出张泛黄的收据——2016年3月,灵武人民医院,200元。她小心翼翼把纸条夹回去:“这是我爸的命。”原来那年她父亲车祸,肇事司机逃逸,有个学生模样的男孩把全部积蓄200块塞给她母亲,没留名字就走了。
“后来呢?”
“母亲说,那200块刚好够输血费。”她的指尖轻抚书脊,“这大概就是灵武200元的情感故事最真实的版本。”
我开始留意这个叫小禾的姑娘。她在幼儿园工作,却总买些深奥的书。有次我问她为什么,她笑笑:“那个人应该是个爱读书的人吧。万一哪天遇见,得能有共同话题。”
夏夜长谈
七月最热的那晚,停电了。我们坐在店门口喝凉茶,她突然说:“其实我知道找不到他了。但相信世界上存在那样美好的人,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。”蚊香的红点在夜色里明明灭灭,“你看,我这件裙子35块,鞋子50,但心里装着的那份情意,比很多昂贵的感情都珍贵。”
那个夏天,她读完了马尔克斯、聂鲁达,开始看哲学书。偶尔会指着某段文字说:“这段他一定喜欢。”然后认真抄在淡蓝色的便签上。而我知道,她抄写时的专注,早已让这灵武附近200块钱的爱情长成了别样的模样。
九月幼儿园开学后,她来得少了。某个黄昏突然出现,怀里抱着个纸箱:“我要去南方了。这些书,留给店里客人随便看吧。”最上面那本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里,密密麻麻贴满了蓝色便签。
箱底有张字条:“谢谢你陪我等过一个夏天。现在我要去找自己的未来了,就像他当年勇敢地掏出那200块钱一样。”
后来的故事
今年春天收拾仓库,那箱书还好好地收在角落。翻开那本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,某页夹着张新的便签:“上个月在广州,我遇到一个人。他说2005年在灵武捐过血,因为他相信200块能换来比钱更重要的东西。”
字迹是小禾的,日期是叁个月前。
我把书放回原处,在箱子旁添了张字条:“随时欢迎回来,豆浆还是叁块。”或许某天,这本写满灵武200元的情感故事的书,会等来它真正的主人。而我相信,当真心遇见真心,所有看似微小的善意的种子,都会在岁月里开出意想不到的花。